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灯碑五首·其一》
《灯碑五首·其一》全文
宋 / 宇文虚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霭霭(ǎi ǎi)的意思:形容云雾弥漫,景色模糊。

城闉(chéng yīn)的意思:指城墙上的楼槛。

传呼(chuán hū)的意思:传呼是指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消息,类似于现代的传真或短信。它强调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

旌旆(jīng pèi)的意思:旌旆是指旗帜和旌旗,泛指旗帜飘扬的场景。

佩玉(pèi yù)的意思:指佩戴玉器,比喻人品高尚或者具有卓越才能。

麒麟(qí lín)的意思: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象征着吉祥、祥瑞和美好的事物。

桃杏(táo xìng)的意思:指美女,也用来形容貌美的女子。

万井(wàn jǐng)的意思:形容房屋众多,楼宇林立。

熙熙(xī xī)的意思:形容人多、热闹的样子。

阴霭(yīn ǎi)的意思:指天空阴沉,云气密布,形容天气阴暗、昏暗。

重臣(zhòng chén)的意思:指能力强、地位高且备受尊敬的重要官员或顾问。

紫陌(zǐ mò)的意思:指紫色的道路,比喻美好的环境或繁华的街道。

玉麒麟(yù qí lín)的意思:形容贵重珍稀的事物或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末金初时期京城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城市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存。

首句“清阴霭霭匝城闉”,以“清阴”形容夏日的清凉树荫,围绕着城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凉爽的氛围。“霭霭”则增添了云雾般的朦胧感,使画面更加生动。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城市的边界和历史的厚重感。

接着,“万井熙熙桃杏春”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城市的繁华与生机。这里的“万井”指的是众多的居民区或村落,而“熙熙”则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忙碌而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同时,“桃杏春”不仅点明了季节,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紫陌传呼旌旆出,重臣新佩玉麒麟”两句,则将焦点转向了政治层面。紫陌代表了京城的主要道路,旌旆是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旗帜,这里用来形容高级官员的出行场面。通过“传呼”和“新佩玉麒麟”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权力的象征,也暗示了朝廷的稳定与秩序。玉麒麟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之物,佩戴者往往代表着朝廷的重臣,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权力与威严的描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社会活动的交织,展现了宋末金初时期京城的繁荣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文化风貌。

作者介绍
宇文虚中

宇文虚中
朝代:宋   字:叔通   籍贯: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   生辰:1079~1146

宇文虚中(1079~1146年)初名宇文黄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成都府广都(今成都双流县)人,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宋徽宗赐其名为”虚中“,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历仕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迁为黄门侍郎。南宋建炎二年,出使金国被扣押。金熙宗继位,加授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加特进,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宋孝宗淳熙六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予谥肃愍。
猜你喜欢

江行

万里云涛上,孤帆一羽轻。

霜清天宇阔,沙白海潮平。

山寺欲浮动,邻舟偶合并。

琼花尚无恙,回首广陵城。

(0)

题西窗

日影萦阶睡正醒,篆烟如缕午风平。

玉箫吹尽霓裳调,谁识鸾声与凤声。

(0)

题美人春睡图

深宫红日上窗纱,枕印微痕晕晓霞。

莺燕不鸣帘幕静,綵云低护海棠花。

(0)

岐山八景·其一磻溪风月

古溪水暗草荒芜,风啸山空夜月孤。

试问泥涂轩冕客,不知曾载后车无。

(0)

潞公轩即席继和刘巨济秀才

万壑奔腾汇一湾,构堂其上称吟观。

欲同叶令飞凫近,肯作陶轩容膝安。

心静自当凭棐几,气清不必饰雕栏。

徒誇海上蓬瀛远,始觉壶中天地宽。

山势东南插云碧,人家高下似星攒。

拟追潞国悠哉乐,盍念清河作者难。

繁暑远人如酷吏,清凉生掖胜仙丹。

沿流花圃真堪赏,解愠丝弦谁复弹。

窗转雄风来座上,雨疏雌蜺挂林端。

休思酒社凋零伴,且作诗人冷淡欢。

我辈三年穷胜趣,此中五月亦轻寒。

民安讼息无馀事,醉卧真须向夜阑。

(0)

中妇织流黄

中妇织流黄,少妇理瑶瑟。

君心别有私,何知丽与则。

丽则各自芳,兰膏各自泽。

君尚为我怜,银屏以永夕。

织黄莫乱挦,理瑟莫乱音。

河鱼治三刀,历历伤中心。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