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饱看(bǎo kàn)的意思:
尽量看。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之二:“掀髯坐语閒临水,仰面徐行饱看山。”《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纔傍过去,便掩上舱门。”
传语(chuán yǔ)的意思:通过言语传递信息或者传达意思。
得来(de lái)的意思:指得到、获得。
明圣(míng shèng)的意思:明智而圣洁的品质或行为。
南邦(nán bāng)的意思: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也可用来形容南方的风土人情。
恰如(qià rú)的意思:恰好像,正好如同
圣教(shèng jiào)的意思:指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或团体。
书堂(shū táng)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地方或机构,也可以指书房。
水态(shuǐ tà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变化无常、不稳定。
西泠(xī lí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境界高远,志向崇高。
一派(yī pài)的意思:指言谈举止或言辞表达不真实、不可信、不可靠。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诗人以饱览南国水乡之态为起点,将书堂与波光粼粼的水面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饱看南邦水态回",既是对眼前景致的直接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独特韵味的深深喜爱与沉浸。
"书堂仍俯縠纹开"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之美。书堂作为文化与知识的象征,与自然界的波纹相映成趣,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寓意着知识与自然的交融,智慧与美的结合。这里,“书堂”与“縠纹”形成鲜明对比,又在对比中寻求统一,展现出诗人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接下来,“恰如明圣教传语,一派西泠寄得来”,则将诗人的感受提升到哲学与道德的高度。这里的“明圣教”可以理解为儒家的教义或道德准则,诗人仿佛在说,这美好的景象就如同圣贤之言,寄寓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和道德的指引。而“一派西泠寄得来”中的“西泠”可能是指西湖边的一条小径,这里借指某种精神或情感的寄托地,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并将其与道德、智慧以及自然之美紧密相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谐与美好的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 和郑彦章韵
画帘疏雨才收,酒醒凝掩篷窗卧。
薰炉火冷,余香犹在,拥衾清坐。
点鬓霜明,窥人月小,短擎花堕。
想吴山越水,楼台缥缈,应曾有,飞鸿过。
寂寞文园病后,旧心情、苦无些个。
多君调我,幽兰新句纹笺玉唾。
花落元都,鹤归华表,梦谁擎破。
待莼鲈江上,高歌小梅,扣舷相和。
御街行 御街行原系二首,周泳先误作一首。
君行广武山前路。
是阮籍、回车处。
问他儒子竟何成,落日大河东注。
无人说与,遥岑远目,也会修眉妩。
离宫别馆空禾黍。
啸木魅啼苍鼠。
悠悠往事不经心,只有闲云来去。
停云得句,归云洞府,领取渊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