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挨门(āi mén)的意思:靠近门口或门前。
抽芽(chōu yá)的意思:指植物的新芽从植株中抽出来,比喻事物开始发展或出现迹象。
出牧(chū mù)的意思:离开牧场,出去放牧牲畜。
枫林(fēng lín)的意思:枫林指的是枫树丛生的地方,也可引申为人群密集的地方。
蹇蹄(jiǎn tí)的意思:形容行走困难,步履艰难。
柳絮(liǔ xù)的意思:柳絮指的是柳树开花后飞舞的细小棉絮,比喻言语或文字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也形容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复无常。
棉花(mián huā)的意思:指某人言行温和、善良、仁慈,或形容某事物柔软、舒适。
木棉(mù miá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华丽,内在空虚。
平沙(píng shā)的意思:平坦的沙地,指事物平静无波澜,没有风浪。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日影(rì yǐng)的意思:日影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酸枣(suān zǎo)的意思:比喻事物或情况不如人意,令人不满或不快。
野店(yě diàn)的意思:野店是指在野外或偏远地区设立的小店铺,也用来形容生活条件简陋、环境艰苦的地方。
木棉花(mù mián huā)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气质像木棉花一样美丽、纯洁。
- 鉴赏
这首《雨后早行》描绘了明末诗人沈守正雨后清晨出行的所见所感,细腻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机。
首句“蹇蹄避泞踏平沙”,以“蹇蹄”形容行人的脚步沉重,巧妙地将人物行动融入自然环境之中,通过“避泞踏平沙”的动作,既表现了雨后的泥泞,也暗示了行人的艰难与坚持。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雨后地面的湿滑与行人的不易。
次句“日影曈曈噪晓鸦”,以“曈曈”形容日出时分的明亮,与“噪晓鸦”形成鲜明的视觉与听觉对比,既展现了日出的壮丽景象,又通过乌鸦的鸣叫,营造了一种清晨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色彩与声音的结合,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雨后清晨画面。
接下来,“染血枫林酸枣树,沾泥柳絮木棉花”,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枫林、酸枣树、柳絮和木棉花赋予了情感色彩。“染血”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枫叶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鲜艳红色,仿佛被鲜血染过一般;“酸枣树”则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新,沾满了泥土的柳絮和木棉花则在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
“群羊出牧争溪渡,野店挨门到郭斜”,这两句描绘了雨后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羊群在溪边争先恐后地渡过小溪,而远处的野店则静静地排列在通往城郊的路上,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
最后一句“我亦坐淹三日雨,喜看千里麦抽芽”,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连续多日的雨中等待,终于迎来了雨后的喜悦。他不仅欣赏到了雨后万物复苏的景象,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顽强。这句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传达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将雨后清晨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完美融合,展现了沈守正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史记文帝纪
文帝信云仁,清静以为治。
恻隐除肉刑,民租每蠲赐。
此已足千古,史贵传正义。
而何司马迁,博载失精粹。
如云慎夫人,衣乃不曳地。
设诚敦朴俭,铜山又何谓。
张武受金钱,加赏使心愧。
瘅恶尽若斯,尚廉谁则励。
观其任复土,毋乃有深意。
慨然叹史难,宁云责贤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