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吊郑宾客》
《吊郑宾客》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朝行名节,岳色惨天风

待漏秋吟断,焚香夜直空。

骨寒依垄草,家尽逐边鸿。

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iàozhèngbīn
táng / dòng

cháoxíngsàngmíngjiéyuècǎntiānfēng

dàilòuqiūyínduànfénxiāngzhíkōng

hánlǒngcǎojiājìnzhúbiān鸿hóng

diàozhīyīnhòuguīláisuìtó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朝行(cháo xíng)的意思:早晨出门行走

待漏(dài lòu)的意思:指等待时机,暗中观察,寻找机会。

焚香(fén xiāng)的意思:燃烧香烟以表示敬意或祈祷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名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人的名声和节操。

秋吟(qiū yín)的意思:秋天的吟诗,指秋天时人们吟咏诗歌的情景。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行丧(xíng sàng)的意思:指丧失信心、意志消沉、失去斗志。

夜直(yè zhí)的意思:夜晚值班、守夜。

吟断(yín duàn)的意思:吟咏到一半突然中断,形容文才或艺术技巧未能完全展示。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翻译
清晨出行,名誉扫地,山色与凄冷秋风相应和。
在秋夜守候漏壶,吟诗声断,独自焚烧香火度过长夜。
身体寒冷,只能依靠坟头的野草,家业衰败,亲人离散如同边疆的大雁。
在知心朋友的墓前凭吊后,我将带着破碎的心回归,就像那破裂的峄桐琴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清晨踏上归途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悲凉和孤寂之感。"丧名节"暗示了某种失落或哀伤的开始,而"岳色惨天风"则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肃杀与萧瑟,给人以压抑之感。

"待漏秋吟断"中的"待漏"指的是等待夜晚的结束,即将近黎明时分,"秋吟断"则是秋风中断续不断的声音,如同行者的哀叹一般。"焚香夜直空"表达了在漫长而孤独的夜晚里,点燃香料以慰藉心灵,但最终也只能留下空寂。

"骨寒依垄草"形容了深夜中行者的身体因寒冷而变得僵硬,只能依靠路边的草丛取暖。"家尽逐边鸿"则表达了行者在寻找归宿的过程中,一家家户口都离他远去,仿佛只有大雁在天际飞翔,与他同悲。

最后两句"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中,一"吊"字用得甚妙,它既可解作对故人的一番缅怀,也可理解为对已经逝去事物的追念。而"知音"则是指能懂得自己心声的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已逝的友人或亲人。"归来碎峄桐"则描绘了行者在经历了一系列悲伤事件后,终于回到家乡,但所见之景却是一片萧瑟,连山中的桐树也似乎在诉说着断裂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行者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梧叶儿

鸳鸯浦,鹦鹉洲。竹叶小渔舟。烟中树,山外楼。

水边鸥。扇面儿、潇湘暮秋。

(0)

题景祥院

一溪拖碧绕崔嵬,瓶钵偏宜向此隈。

农罢树阴黄犊卧,斋时山下白衣来。

松多往日门人种,路是前朝释子开。

三卷贝多金粟语,可能心炼得成灰。

(0)

御命归乡蒙赐锦衣

九重宣旨下丹墀,面对天颜赐锦衣。

中使擎来三殿晓,宝箱开处五云飞。

德音耳聆君恩重,金印腰悬已力微。

更待临轩陈鼓吹,星轺便指故乡归。

(0)

岁日送王十三判官之松州幕

异方新岁自然悲,三友那堪更别离。

虏酒未倾心已醉,愁容相顾懒题诗。

三边罢战犹长策,二国通和藉六奇。

伫听莺迁当此日,归鸿莫使尺书迟。

(0)

荔枝二首·其一

朱弹星丸粲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蛮山蹋晓和烟摘,拜捧金盘奉越王。

(0)

滁州旅思

晓望诸峰翠色新,雨馀芳草碧如茵。

春光已过湔裙节,胜地浑无蜡屐人。

旅病那堪花入梦,暮寒不厌酒沾唇。

遥思二月秦淮柳,蘸露拖烟委曲尘。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