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长至(cháng zhì)的意思:指某种事物达到了极点或者极限。
非时(fēi shí)的意思:不合时宜
令辰(lìng ch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主宰时刻,表示一个人的权力或影响力达到顶峰的时刻。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时语(shí yǔ)的意思:指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的语言,言辞或观点。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天清(tiān qīng)的意思:指天气晴朗、天空明朗。
应机(yīng jī)的意思:根据机会采取行动或应对情况。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释广闻的《偈颂一百四十二首》中的第十六首,虽然标题和作者信息在鉴赏中被屏蔽,但我们可以从内容上进行分析。
“说法不应机,总是非时语。”这两句诗,以禅宗的视角,表达了佛法的微妙与时机的重要性。"说法不应机"意味着说法者没有顺应听者的理解程度或当下心境,导致所说之法无法触及对方的心灵深处,从而显得空洞无物。"总是非时语"则进一步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即使所说之法正确,但如果时机不当,也无法产生应有的效果。这反映了禅宗中对言说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即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适时适地的呈现,以及与听者心灵的契合。
“长至令辰,天清地宁。”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状态,即在长至日(夏至或冬至)这样的特殊时刻,天地间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状态。"长至"指的是太阳直射地球最北或最南的时刻,这一天昼长夜短达到极致,象征着力量与光明的集中显现。"天清地宁"则形容天空清澈、大地安宁,这种景象往往与内心的平静、宇宙的和谐相呼应。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和谐,强调了在特定时刻追求内心与外在世界统一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佛法传播的时机性、语言与实践的契合度,以及在特定时刻追求内心与外在和谐的主题,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美学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