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把断(bǎ duàn)的意思:指事物被折断或断裂。
不许(bù xǔ)的意思:不允许,禁止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雷作(léi zuò)的意思: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充满力量和震撼力。
明中(míng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关键所在。
莫是(mò shì)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怀疑,用于疑问句中。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下方(xià fā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的下面或下面的方向。
婴儿(yīng ér)的意思:指年幼的儿童或刚出生的婴儿。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 翻译
- 美景被阻隔无法通行,坐在天目山顶沐浴明亮月光。
下方传来如同婴儿啼哭般的雷声,或许是山中的僧人耳朵太过灵敏。
- 注释
- 断:中断,阻隔。
光:光线,美景。
不许:不允许,无法。
通:通行。
坐:坐在。
天目顶:天目山的顶部。
月明:明亮的月光。
中:之中。
下方:下面。
雷:雷声。
作:发出。
婴儿叫:像婴儿哭泣的声音。
莫:难道,或许。
是:是。
山僧:山中的僧人。
耳:耳朵。
太聪:过于灵敏。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跋恩上人诗》。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佛学素养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把断风光不许通"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干扰的排斥,"风光"指的是自然之美,也包含世间的一切纷扰。"把断"意味着阻隔,这里是精神上的自我封闭,不让外界的喧嚣打扰心境。
"坐天目顶月明中"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静坐于高远之处,与宇宙为伴,心灵得以澄明。"天目"指的是心眼或慧眼,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顶月明中"则是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超脱物外的心境,如同坐在月光下一般清晰。
"下方雷作婴儿叫" 这里的"下方"可能指的是世间,而"雷"在这里象征着惊吓或觉醒。"作婴儿叫"则是比喻,表示即使面对如雷的震撼,也只如同婴儿的哭泣般简单直接,不加以深刻解读。
"莫是山僧耳太聪" 这句话中,"莫是"表达了疑问或否定,而"山僧"通常指的是隐居在山林之中的道人或和尚。"耳太聪"则是在说这位山僧听力过于敏锐,可能是对前句雷声的进一步解释,意思是难道只是因为山僧的耳朵过于灵敏,所以才会对于婴儿般的世间声音如此警觉吗?
整体而言,这四句话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澄明与内在平静的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佛学中"空性"观念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