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骊山老姥磨铁杵欲作绣针图》是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老妇人在骊山磨铁杵以期制成绣针的故事,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首句“欲化龟蛇生圣胎”,以“龟蛇”象征变化与转化,表达出老妇人内心渴望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孕育出非凡成果的决心。接着,“骊山微意孰能猜”一句,将故事背景置于骊山,暗示着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或秘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
“纯钢一块都磨尽,不信纤毫眼不开”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妇人磨铁杵的决心和毅力。她将一块纯钢磨至极致,即使面对最小的障碍也不轻言放弃,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寓意着只要坚持不懈,终会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整首诗通过老妇人磨铁杵的故事,寓言般地传达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不断努力终将有所收获的道理。诗中蕴含的哲理与精神力量,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沛上人松月传心小照读卷中方望溪先生文对雨成十四韵
上人人天师,翻经了三藏。
能参真实义,一洗庸愚障。
桐城方先生,可否素不妄。
颇闻高僧传,结构烦哲匠。
先生既归老,余亦就闲旷。
师意独勤勤,杖策时相访。
朝来出锦囊,小现菩提相。
松风一何清,水月光宕漾。
妙明不染心,幻影证无上。
方耽禅味深,忽骇文澜壮。
恍若韩昌黎,破格赠文畅。
感旧增欷歔,抚卷独惆怅。
夜雨声涔涔,添我秋池涨。
泼墨洒云烟,为师作供养。
乘小舟渡江登黄鹤楼
汉上层阴初作雪,目送寒空鸟飞绝。
扁舟一叶横江来,水烟漠漠江天开。
玉笛仙人渺何处,黄鹄矶头仙枣树。
枣花吹落满城香,仙梦依稀武昌住。
武昌城下江水流,武昌城上三重楼。
游入到此不忍去,芳草白云生远愁。
我今亦是江湖客,望远登高头欲白。
不须更访白云楼,击楫中流楚山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