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禅》
《诗禅》全文
宋 / 史弥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诗家活法禅机,悟处工夫得知

寻著这些关■子,国风雅颂不难追。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īchán
sòng / shǐníng

shījiāhuólèichánchùgōngshuízhī

xúnzhùzhèxiēguān{lièquǎnhuànyǒu}guófēngsòngnánzhu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机(chán jī)的意思:指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机智、巧妙和灵活的方式。

得知(dé zhī)的意思:获得了某个消息或信息。

风雅(fēng yǎ)的意思:指文化修养高雅,举止言谈优雅。

工夫(gōng fu)的意思:指时间、精力和努力所花费的工夫。

国风(guó fēng)的意思:国家的风格和气质,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风貌。

活法(huó fǎ)的意思:活法指的是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它强调人们应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家活(jiā huó)的意思:家务劳动

诗家(shī jiā)的意思:指擅长写诗的人,也可指诗人或诗歌家。

雅颂(yǎ sòng)的意思:指优美的歌颂诗篇或赞美之辞。

这些(zhèi xiē)的意思: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一定范围内的人或物。

风雅颂(fēng yǎ sòng)的意思:指赞美和歌颂高尚的品质和文化修养。

注释
诗家:诗人。
活法:创作方法。
禅机:禅宗智慧。
悟处:领悟之处。
工夫:技巧。
谁得知:有谁能理解。
关■子:关键点。
国风:《诗经》中的民间歌谣。
雅颂:《诗经》中的正式颂歌。
翻译
诗人的创作手法如同禅宗的智慧,领悟其中的技巧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如果能掌握这些关键点,无论是《国风》还是《雅颂》,都能轻松追寻到它们的精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弥宁的作品,名为《诗禅》。诗中探讨了诗与禅宗修行之间的相通之处,将二者比作寻找关■子(原文如此,应为“关节点”或“关鍵”)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诗学和禅机都有深入研究的心得。通过这样的比喻,史弥宁展示了自己对于国风雅颂的理解和追求,即在诗歌创作中融会贯通,达到一种超越日常的情感与智慧的境界。

诗中的“悟处工夫谁得知”表明了禅宗修行之难,以及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修炼方能有所领悟。这种对内在体验的追求,也是诗歌创作中不可言说的微妙感受。史弥宁将这个过程比喻为寻找关■子,强调了要找到诗与禅之间那种微妙而深刻的联系。

最后一句“国风雅颂不难追”,则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掌握,他认为通过对诗学和禅机的深入理解,可以轻松地创作出符合国风雅颂(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的作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史弥宁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艺术与精神修行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史弥宁
朝代:宋

史弥宁,字安卿,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嘉定中,以国子监生莅春坊事,带阁门宣赞舍人。知邵阳。弥宁著有诗集友林乙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安福院二首·其一

溪流婉转树蒙茏,复阁虚廊小径通。

下马解鞍一长啸,便疑身已出尘中。

(0)

甲午至节后同诸兄入市归有感

七十衰翁入市归,感今怀昔泪沾衣。

人稀旧识居犹是,俗竞新华质已非。

九府泉悭谁改作,五材兵去孰防微。

西山不属银绯客,只合高歌咏采薇。

(0)

步瀛桥乐章

跨海虹霓浸不收,植楹鲵背耸于楼。

直通两岸东西路,横截一溪上下流。

网罗学士唐天子,管领英雄张状头。

醉墨淋漓题柱上,与君从此步瀛洲。

(0)

满江红·其三

千里酸风,茂陵客、咸阳古道。

宫门夜、马嘶无迹,东关云晓。

牵上魏车将汉月,忆君清泪知多少。

怅土花、三十六宫墙,秋风袅。浥露兰,啼痕绕。

画阑桂,雕香早。便天还知道,和天也老。

独出携盘谁送客,刘郎陵上烟迷草。

悄渭城、已远月荒凉,波声小。

(0)

贺新郎·其六送黄成父还朝

飞诏从天下。道中朝、名流欲尽,君王思贾。

时事祗今堪痛哭,未可徐徐俟驾。

好著手、扶将宗社。

多少法筵龙象众,听灵山、属付些儿话。

千百世,要传写。子方行矣乘骢马。

又送他、江南太史,去游毡厦。

老我伴身惟有影,倚遍风轩月榭。

怅玉手、何时重把。

君向柳边花底问,看贞元、朝士谁存者。

桃满观,几开谢。

(0)

迁客党碑

人无公议论,天有真是非。

佛肯护迁客,雷能碎党碑。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