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其一》
《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其一》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螳臂初来攫晚蝉,那知黄雀沫馋涎

王孙挟弹无人处,一夜雕盘玳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馋涎(chán xián)的意思:形容非常贪婪、极度渴望。

初来(chū lái)的意思:指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对于这个环境还不熟悉。

玳筵(dài yán)的意思:形容宴会的盛大和豪华,也指美味佳肴。

雕盘(diāo pán)的意思:指精美的雕刻工艺品,也用来形容精巧细致的工艺。

螳臂(táng bì)的意思:指力量微弱,自不量力的行为。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翻译
螳螂刚刚出现,想要捕捉夜晚的蝉,
却不知黄雀在一旁垂涎欲滴。
注释
螳臂:比喻力量微小,不自量力。
晚蝉:夜晚的蝉,可能指秋后的鸣蝉。
黄雀:小型猛禽,常有偷食行为。
馋涎:形容非常贪吃或渴望的样子。
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美称,这里泛指有钱人。
无人处:偏僻无人的地方。
一夜雕盘:一夜之间就捕获了很多猎物。
荐玳筵:摆放在豪华宴席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其一)》。诗中运用了象棋和弈棋两种棋类比喻,表达了对朋友们在学问和品格上各有所长短的观察。

首句“螳臂初来攫晚蝉”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即将开始的象棋对局。螳臂指的是象棋中的“相”,攫是抓住的意思,晚蝉则可能比喻落后的棋子或弱小的对手。

接着,“那知黄雀沫馋涎”进一步描写了对方在游戏中并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像黄雀(黄莺,即黄鹂鸟)在捕食时不知自己口水的滋味。

第三句“王孙挟弹无人处,一夜雕盘荐玳筵”则转向弈棋(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的比喻。王孙可能指的是高贵的身份或技艺超群的人物,挟弹是掐住弓箭的姿态,无人处暗示孤独或者无对手的境遇。一夜雕盘描述了精湛工艺下的棋盘制作,而荐玳筵则可能象征着对朋友们才华和品格的推崇。

这首诗通过两种棋类游戏,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刻理解和对他们各自特长的赞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就如同弈局中的高手和象棋中的精英一样,诗人以此来鼓励朋友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进步。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其三

不道巫阳十二峰,玉环珠佩净云容。

美人婉婉秋波立,迥隔天关百二重。

(0)

双剑篇赠毛汝厉

双剑在昆吾,淬砺良独劳。

年岁既已久,况兹以鹈膏。

丰城古狱下,闪闪星文高。

云逵一见收,结佩事游遨。

被以黄金鞘,系以赤玉绦。

霜锋按月窟,万里风雷号。

一剑乃弃置,埋照同铅刀。

岂不爱光霁,乖誃异所遭。

有时匣中吼,魑魅皆遁逃。

神物卒当合,世人那得操。

君看延平津,纠纠双龙交。

(0)

四月二日对雨

首夏山堂雷雨深,湿云骄霭递层阴。

争飞紫燕嗔相及,贪长青莎喜自禁。

烽火不时传外警,楼船终日倘东临。

何人更奏文园赋,晚暮迟徊折寸心。

(0)

内黄道中

黄池岸边风起沙,江陵行客正思家。

即愁朱绂淹归计,况对青林感物华。

南郡永怀丞相柏,东门谁种故侯瓜。

荒台古苑经过地,落日时闻奏鼓笳。

(0)

毛东塘李空同韵赠别张惟信内翰兼呈老怀二首·其二

青枫阙下承恩后,江叶霜前把袂初。

两地别离乡国异,几年音问故交疏。

仙台望远君相得,学海飞声我不如。

华发盈簪欲归去,久思莼菜与鲈鱼。

(0)

癸未元日泊龙江关

海日苍茫隐石城,正朝云物半阴晴。

暮年岁到无亲故,旧国书来有甲兵。

青柳白梅俱在眼,渚鸥沙燕亦含情。

同舟楚客醒相对,坐待春朝百感生。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