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煎透兰心,悄谙谯鼓。
旅枕醒初,瘦魂摇醉向谁诉。
便剪恨成灰,总牵残绪。照泪分明,乱蛩啼到曙。
黯黯(àn àn)的意思:形容昏暗、阴沉、无光彩。
长更(cháng gēng)的意思:指夜间不睡觉,整夜不眠。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荆台(jīng tái)的意思:指高山或险峻的地方。
来处(lái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来历。
旅枕(lǚ zhěn)的意思:旅途中的枕头,比喻外地居住。
谯鼓(qiáo gǔ)的意思:指善于歌颂赞美的人。
悄悄(qiāo qiāo)的意思:悄悄指的是轻轻地、不声张地、不引人注意地。形容做事谨慎小心,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沈沈(shěn shěn)的意思:形容非常沉重或深沉。
双花(shuāng huā)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在两个地方或两个事物上获得利益。
霜鬓(shuāng bìn)的意思:指人的头发因年老而变白,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人的衰老。
依稀(yī xī)的意思:模糊地看到或记得,不清晰或不确切地知道。
珠翠(zhū cuì)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这首《齐天乐·咏秋灯》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词人郭则沄的作品,通过对秋夜孤灯的描绘,寄寓了词人的孤独愁思和无尽的离情别绪。词的开篇“窥窗碧飐天如水”以窗外的秋夜景色起笔,碧绿的灯光映照在窗户上,如同水面泛起的波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依稀暗愁来处”一句,暗示了词人心中的愁绪源自远方,那模糊不清的愁绪仿佛来自幽深的黑暗。接下来,“静堕双花,凉分半豆”通过“双花”和“半豆”的意象,描绘了灯光下孤独的景象,暗含着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听到隔帘疏雨”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雨声隔着帘幕传来,更增添了词人无尽的愁绪。接下来的“宵长更苦”、“尽煎透兰心”等句,表达了词人因长夜难眠而倍感痛苦,连兰花都似乎被煎熬得憔悴。
“悄谙谯鼓”写词人深夜醒来,听到远处的更鼓声,更觉孤独无依。“旅枕醒初,瘦魂摇醉向谁诉”直接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旅人内心的哀伤和无人倾诉的无奈。
下半阙词人转向对自身境况的描绘,“春筵珠翠散尽”暗示昔日繁华已逝,只剩下自己与孤灯相伴,岁月无情,霜鬓斑白。“黯黯沈沈,悽悽悄悄”描绘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落寞和哀伤,黄昏的消逝也加剧了他的孤独。
“荆台梦阻”表达出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剪恨成灰,总牵残绪”则表达了无法排解的愁绪。最后,“照泪分明,乱蛩啼到曙”以秋夜的虫鸣声收尾,泪水清晰可见,直到天明,词人的情绪悲凉至极。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远方的思念,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秋夜怀人之作。
风替花愁,春随人老,酒醒中夜思归。
故乡吹绿,秧水县门西。
似别燕山未久,新亭宴、风景依依。
东华梦,香山病酒,崇效牡丹期。玻璃。
江上棹,河桥忍别,杨柳千丝。
奈不平心事,争近弹棋。
细语谁家燕子,江南怨、朱雀斜晖。
酴醾雪,佳人为我,低唱缕金衣。
山花笑客,笑春来、门外即春明。
惹得檀郎吹笛,千种玉关情。
树树淡黄杨柳,雨和风、搅梦到三更。
算哥哥行迹,半湖青草,湿了鹧鸪声。
一曲草堂按拍,问黄金、谁铸阆仙形。
望断临邛归路,眉黛远山青。
两度百花生日,百花潭、载酒泛清泠。
料怨红凄调,玉萧阴有小红听。
莽乾坤有情人少,天心特使相聚。
守此一腔真血性,万劫了无忧惧。谋嫁娶。
便游遍名山,也要携儿女。墨花浓处。
到地老天荒,一家骨肉,还在画中住。
高堂上,二老发何曾素。年年青鬓如故。
兰心玉色为兄弟,更指谢家之树。东风驻。
只几本桃花,他日须添补。画师亏汝。
送上界凤鸾,下方鸡犬,飞入白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