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无冰涉,荒民不木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挽 邹 彦 明 宋 /杨 万 里 野 渡 无 冰 涉 ,荒 民 不 木 饥 。桥 横 侍 郎 记 ,墓 立 舍 人 碑 。自 古 谁 无 死 ?何 人 没 後 思 ?淙 淙 富 川 水 ,便 是 挽 歌 词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川水(chuān shuǐ)的意思:川水指的是江河流水,也可以比喻事物的变化或流动。
淙淙(cóng cóng)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清脆悦耳。
歌词(gē cí)的意思:歌曲的词语,即歌曲中的歌词。
没后(méi hòu)的意思:没有未来,前途无望。
舍人(shè rén)的意思:指为了某种利益而舍弃交往多年的朋友或亲人。
侍郎(shì láng)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原指唐代官名,后来也用来泛指官员。
挽歌(wǎn gē)的意思:悼念死者的歌曲或诗文
野渡(yě dù)的意思:指在野外的河流或湖泊上渡河。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翻译
- 野外的渡口没有结冰,荒凉之地的百姓也不再挨饿。
桥上还留有侍郎的印记,墓前竖立着舍人的碑铭。
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又有谁死后被人长久怀念。
流水潺潺的富川河水,仿佛就是挽歌的旋律。
- 注释
- 野渡:荒僻无人的渡口。
无冰:没有结冰。
涉:涉水过河。
荒民:荒凉地区的人民。
不木饥:不再饥饿。
桥横:桥上有残留的痕迹。
侍郎:古代官职,地位较高。
记:标记或遗迹。
墓立:墓碑树立。
舍人:古代官职,侍奉官员的人。
自古:从古至今。
谁无死:没有人能避免死亡。
何人:谁。
没后思:死后被怀念。
淙淙:形容流水声。
富川水:富川的河水。
挽歌词:哀悼逝者的歌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山水景象和古桥、墓碑等历史遗迹,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一种哀思。开篇“野渡无冰涉,荒民不木饥”两句,写出了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状况相结合的画面,其中“野渡”指的是乡间的小桥,“无冰涉”显示出季节可能是春或秋,河水已经解冻,可以直接涉过;“荒民”则意味着当地的居民生活贫困,“不木饥”可能暗示他们即使在艰难中也保持着生计。
接下来的“桥横侍郎记,墓立舍人碑”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历史的痕迹。“桥横”说明桥的位置,“侍郎记”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名人的事迹被记录在桥上;“墓立”则写出了古墓的存在,“舍人碑”则是说墓碑上的文字讲述着过去的人和故事。
“自古谁无死,何人没后思”两句,则转向了对生命消逝和人们记忆的哲理性思考。这是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观察所引发的一种深刻感慨,表达了对所有生命终将逝去这一事实的认识以及对于那些已经离开的人的怀念。
最后,“淙淙富川水,便是挽歌词”两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中流淌的“淙淙”之声即为哀悼亡者的挽歌。这里的“富川水”可能象征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怀念,而“便是挽歌词”则明示了整个诗篇其实是在吟唱一首哀悼逝者的挽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文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和记忆的深刻感悟,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思索深邃的挽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周郎玉笙谣
周郎学仙吹玉笙,玉笙吹得丹山七十二凤之和鸣。
曾侍瑶池阿母宴,座中调笑董双成。
谪向人间赤松洞,洞口桃花苦迎送。
南寻二女湘水头,十三哀弦不成弄。
西洞庭,东洞庭,相逢铁篴铜龙精。
从此吹春玉台上,丛霄不许谢玄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