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全文
宋 / 赵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

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

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

李径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故知(gù zhī)的意思:指旧时的朋友或旧日的知识。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节中(jié zhōng)的意思:指在特定的时间或场合中间,指的是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个地点中间的位置。

可奈(kě nài)的意思:无法可奈、无可奈何

少来(shǎo lái)的意思:表示拒绝或不同意对方的说法或请求,意为“不要来”或“不要说了”。

桃蹊(táo qī)的意思:指桃树下的小路,比喻隐蔽幽静的地方。

天色(tiān sè)的意思:指天空的颜色或天气的变化。也用来形容天色的明暗、亮度。

无涯(wú yá)的意思: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相寻(xiāng xún)的意思:相互寻找、相互追寻

忧乐(yōu lè)的意思:既有忧愁,又有快乐。

中天(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央,形容光明照耀、非常明亮。

注释
故知:因此深知。
寒食:古代节日,清明前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住为佳:居住在这里最为适宜。
奈:无奈。
携家:带着家人。
更忆家:更加想念家乡。
忧乐:忧虑与快乐。
寻定:相互交织。
死生:生死。
如梦:如同梦境。
无涯:无边无际。
节中:节日里。
天色:天空。
少来旧:少见往日的。
诗里风光:诗中的景色。
别去嗟:感叹已逝去。
李径:李树小径。
桃蹊:桃林。
事虽退:春色已褪去。
柳行:柳树行。
未抛花:还未完全落下花朵。
翻译
所以知道在寒食节居住是好的,却无奈带着全家更加思念家乡。
忧虑与快乐相互交织会是什么感觉呢?生死如同梦境,本就无边无际。
节日里的天空少见往日的晴朗,诗中的景色也感叹着已逝去的时光。
尽管李树小径和桃林的春色已经褪去,但柳树行因雨还未完全抛下花朵。
鉴赏

这首宋诗《宜春县斋寒食日作》是赵蕃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寒食节的独特感受和对家国的深深忧虑。首句“故知寒食住为佳”表明诗人深知在寒食节这个传统节日里静居斋中自有其佳处,然而接下来的“可奈携家更忆家”却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奈与思念,因为即使身在斋中,也难以抑制对亲人的牵挂。

“忧乐相寻定何种”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忧虑与快乐交织,不知何以自处。他感慨人生如梦,“死生如梦本无涯”,生死之境如同梦境一般虚无缥缈,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节中天色少来旧”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天空中少有往昔的热闹气氛,而“诗里风光别去嗟”则通过诗歌寄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叹。最后两句“李径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以景结情,虽然春天的景色稍有退去,但雨中的柳树依然保留着花朵,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节日的感慨,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赵蕃独特的文学造诣和人生体验。

作者介绍

赵蕃
朝代:唐

猜你喜欢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四四

须发沧浪,形容寒瘠。春林带雪痕,云山染秋色。

光明一点兮蚌有蕴于月华,清净八弦兮鸟不飞而天碧。

(0)

禅人写真求赞·其二十二

不是恁么形像,刚地起模画样。

从来万法同根,究竟虚空等量。

可中二浙说禅,分外三河口强。

深藏那里也烟蓑卧云,大用现前也风舟驾浪。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六四

玉壶著脚四围宽,妙处其中转侧看。

顾鉴功忘鼻孔直,津流识尽髑髅乾。

夜横河汉白,霜洗斗牛寒。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七十四

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

虚空已是色,大地却非尘。

觑得破阿那律祖,放得稳舜若多神。

飘飘闲戏白鸥水,栩栩梦游蝴蝶春。

拶头拶面推来也,眼里无筋一世贫。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二十一

深明无底,灵异无根。案山行尽,不见有家。

识浪沥乾,不见有己。

石女掣开金锁钥,木人拨动玉轮机。

方信道从佛口生,法化生得佛法分。

(0)

偈颂七十八首·其七十九

赵州道有,赵州道无。狗子佛性,天下分疏。

面赤不如语直,心真莫怪言粗。

七百甲子老禅伯,驴粪逢人换眼珠。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