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滩水急,喷壑万松间。
渐至苏耽岭,寻仙拟不还。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与动态之美。开篇“春来滩水急”,点明季节与环境特点,水流湍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动态的基调。接着“喷壑万松间”,描绘了春水在万松之间奔腾的情景,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风雨时驱石,雷霆忽破山”两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雄伟与壮观。这里的“驱石”和“破山”不仅形象地表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也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抗拒。
“柳深黄鸟乱,花落白猿闲”则转向了对春天特有的生物活动的描写。黄鸟在柳林中飞舞,花落时白猿悠闲自得,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面。这里通过动物的行为,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渐至苏耽岭,寻仙拟不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迷恋,以及想要长久停留、探寻仙踪的愿望。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聚落风物古,环住神仙麓。
鱼盐无多腥,蔬茹有馀馥。
彼此通有无,朝昏事樵牧。
罢市不待晚,饱听溪声熟。
扶携醉山醪,醉去观飞瀑。
斯人甘翛翛,其识不碌碌。
生来分已定,痛抚时光速。
容我寻梯媒,横溪结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