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散莲犹白,吟余草自青。
鸟鳷行道路,蛙产灌畦瓶。
雨湿眠来石,风翻读半经。
补衣(bǔ yī)的意思:指在寒冷的季节里添加衣物,以保暖。
禅栖(chán qī)的意思:指修行佛法的人在寺庙、山林等地安静地居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佛火(fó huǒ)的意思:佛教的火焰,比喻正义的力量。
火星(huǒ xī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特殊、突出、异常,与其他人或事物相比显得格外突出。
寥寥(liáo l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
旅榇(lǚ chèn)的意思:指人在旅途中携带行李,比喻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片片(piàn p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分散、零散的样子。
新亭(xīn tíng)的意思:指新建的亭子,比喻新出现的事物或新兴的事物。
星星(xīng xīng)的意思:小小的火苗也能引发大火势。形容事物发展初期虽然微弱,但具有无限的潜力。
行道(háng dào)的意思:指遵守道德规范,行为端正,品行良好。
杳冥(yǎo míng)的意思:形容遥远、昏暗、不可知的状态。
雨湿(yǔ shī)的意思:指雨水浸湿,形容雨水很大,湿度很高。
这首明代蔡庸的《挽宪上人》是一首悼念僧侣的挽诗,表达了对故去的宪上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僧侣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禅居古越的环境,展现了僧人的生活场景。
首联“旧禅栖古越,旅榇隔新亭”以“旧禅”和“古越”暗示了宪上人生前修行之地的古老与偏远,而“旅榇隔新亭”则透露出他的离世,暗示着生与死的分别。
颔联“社散莲犹白,吟余草自青”运用了象征手法,莲花象征僧人的清净,即使僧团解散,莲花依旧洁白,草木在吟诵声后依然青翠,寓言僧人的精神永存。
颈联“鸟鳷行道路,蛙产灌畦瓶”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画面,鸟儿飞翔,蛙声入耳,这些都与僧人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体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
尾联“雨湿眠来石,风翻读半经”进一步刻画僧人的日常生活,即便在风雨中,他也会在石头上打坐冥想,研读佛经,显示出其坚韧的修行意志。
最后两句“听绝晨参磬,寥寥人杳冥”以寂静的清晨和消失的磬声,渲染出僧众散去后的空寂,表达了诗人对宪上人离去后那份深深的哀思和对僧侣生活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僧人生活的细致描绘,传达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僧侣精神的赞美。
念昔为吏日,朝夕羡人閒。
解印出公府,翛然若归山。
衡茅三亩居,无客门常关。
早眠而起晏,永日或不冠。
故人远寄酒,为致一醉欢。
我亦领其意,呼儿具杯盘。
长閒贫亦好,安用朱其轓。
我生本蓬荜,久已傲饥寒。
山羊卷酥如切玉,剪毛胡羊花作肉。
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
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
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客来但办君且去,卧听涓涓雪消屋。
因山事严京兆出,十驿人人如在目。
驼裘便面行野时,晴郊已动陈根绿。
居人怜客千里来,扫堂为客致酒杯。
夜阑再拜客辞去,尊前美人不成舞。
阳关八叠倒玉船,销魂此地自年年。
船头旂竿船尾柂,南游江海北长安。
长亭出城十馀里,柳边人家饭游子。
少年此地几经过,白头相逢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