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号令(hào lìng)的意思:号令指的是领导者或者上级所下达的命令或指示。
慷慨(kāng kǎi)的意思: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狼居(láng jū)的意思:指狼群的领地或巢穴。
明主(míng zhǔ)的意思:指明智、明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平春(pí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气候温和,天空晴朗。
塞上(sāi shàng)的意思:指北方边塞地区或沙漠地带。
上风(shàng fēng)的意思:占据优势,处于有利地位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卧甲(wò jiǎ)的意思:指战士们在战斗之前躺在甲板上休息,意味着战士们在战斗前的准备阶段,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袭击。
有日(yǒu rì)的意思:指有一天,表示将来某个时候。
枕弓(zhěn gōng)的意思:枕在弓上,形容人在战乱中无法安定。
忠劳(zhōng láo)的意思:形容人忠诚尽职,勤劳努力。
中号(zhōng hào)的意思:中号是一个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于中等水平或程度的成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疆将领在紫荆关驻守时的壮志豪情与忠诚报国的精神。首句“塞上风霜旧”点明了边关环境的艰苦与岁月的沧桑,暗示了长期戍守的艰辛。接着,“军中号令新”则展现了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军队依然保持着严格的纪律和新的战术部署,体现了军人的坚韧与适应力。
“枕弓头印月,卧甲臂生鳞”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态,他们以弓为枕,以月为伴,即使在休息时也不忘警惕,甲胄上的鳞片象征着他们的英勇与不屈。这种生活条件的艰苦与战斗准备的充分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慷慨酬明主,忠劳致此身”表达了将士们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的献身精神令人动容。最后两句“狼居胥封有日,归贺太平春”预示着虽然当前面临的是艰苦的边防任务,但终有一天会迎来国家的和平与繁荣,将士们将有机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共享太平盛世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明代边疆将士们的英勇、忠诚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酹江月/念奴娇·其一题永平监前刘氏小楼
远山如簇,对楼前、浓抹淡妆新翠。
应是西湖湖上景,移过江南千里。
旧日春光,重归杨柳,苒苒黄金缕。
市声分付,画桥之外流水。
最好叠观泥金,危城带粉,文笔双峰倚。
烟寺晚钟渔浦笛,都入王维画里。
敧枕方床,凭阑往古,世界浮萍耳。
湖天风紧,白鸥欲下还起。
夜泊彭蠡风大作
卸帆月欲堕,泊岸风转急。
惊砂传铁箭,飞霰散琼粒。
重湖太古水,帝遣龙下吸。
潜鳞失故穴,苍黄望舟入。
宁知政坐窘,衾裘尽沾湿。
慌慌中夜起,莽莽百忧集。
披衣视云汉,惨澹天一笠。
颇疑庐阜倒,三叹救何及。
平明笑拥篷,五老犹壁立。
许希
京城名利涂,车马相奔驰。
其间取富贵,往往输巫医。
前后十数辈,身没名已隳。
独有许希者,蕴蓄何瑰奇。
始自下蔡来,所处尤喧卑。
西市三十年,汩汩无人知。
一朝仗至艺,骤登文石墀。
三针愈上疾,神速不移时。
酬以六尚官,著籍通端闱。
旌以三品服,佩紫垂金龟。
于时称谢毕,西向复陈仪。
当宁惊且问,历历宣其辞。
臣传扁鹊术,遇主今得施。
特此一展谢,臣心不自私。
主上惜其意,击赏为嘘唏。
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
复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
自此辇毂下,求祷何祁祁。
我过庆成坊,见之心且悲。
秦医术虽妙,五腑及四肢。
所习得其人,千龄祀不亏。
鲁圣术至大,帝道与民彝。
所习非其人,一朝反相持。
小吏师荀况,窃为辨说资。
作相劝焚书,诈云愚蚩蚩。
后之为儒者,其心皆李斯。
昔在布衣日,动守先王规。
朝谈十二经,夕诵三百诗。
依凭稽古力,荣进无他歧。
及居庙堂上,长剑冠峨巍。
自谓天所赋,焉知有宣尼。
宣尼断袭封,十经寒暑移。
他姓为邑官,乡老皆惊疑。
上章寝不报,九重遭面欺。
谏官不举失,御史不言非。
尽为许希笑,得路忘先师。
《许希》【宋·颜太初】京城名利涂,车马相奔驰。其间取富贵,往往输巫医。前后十数辈,身没名已隳。独有许希者,蕴蓄何瑰奇。始自下蔡来,所处尤喧卑。西市三十年,汩汩无人知。一朝仗至艺,骤登文石墀。三针愈上疾,神速不移时。酬以六尚官,著籍通端闱。旌以三品服,佩紫垂金龟。于时称谢毕,西向复陈仪。当宁惊且问,历历宣其辞。臣传扁鹊术,遇主今得施。特此一展谢,臣心不自私。主上惜其意,击赏为嘘唏。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复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自此辇毂下,求祷何祁祁。我过庆成坊,见之心且悲。秦医术虽妙,五腑及四肢。所习得其人,千龄祀不亏。鲁圣术至大,帝道与民彝。所习非其人,一朝反相持。小吏师荀况,窃为辨说资。作相劝焚书,诈云愚蚩蚩。后之为儒者,其心皆李斯。昔在布衣日,动守先王规。朝谈十二经,夕诵三百诗。依凭稽古力,荣进无他歧。及居庙堂上,长剑冠峨巍。自谓天所赋,焉知有宣尼。宣尼断袭封,十经寒暑移。他姓为邑官,乡老皆惊疑。上章寝不报,九重遭面欺。谏官不举失,御史不言非。尽为许希笑,得路忘先师。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7167c6d47aacb4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