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乞巧》
《乞巧》全文
明 / 罗洪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人间道路天上风波

卧看双星转,闻当七夕过。

神犹甘处野,智不及踰河。

祠祷儿女纷纷奈巧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七夕(qī xī)的意思: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浪漫的传说和习俗,主要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背景。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双星(shuāng xīng)的意思:指两颗星星,表示事物的双重性或双方的关系。

祠祷(cí dǎo)的意思:指在祠堂中祭祀祖先或神明,向其祈祷祝福。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鉴赏

这首《乞巧》诗,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描绘了民间七夕节乞巧的风俗与深沉的哲思。

首句“人间多道路,天上亦风波”,以人间与天上的对比,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变幻莫测,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都充满了曲折与波折。接着,“卧看双星转,闻当七夕过”描绘了七夕之夜,人们仰望星空,尤其是那两颗明亮的牛郎织女星,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爱情传说,时间悄然流逝,仿佛听见七夕节即将来临的声音。

“神犹甘处野,智不及踰河”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神灵尚且愿意栖身于荒野,不求超越世俗的束缚,而人的智慧却往往难以跨越心中的河流,即难以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句诗蕴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祠祷怜儿女,纷纷奈巧何”表达了人们对子女未来的深深关切与无奈。在七夕这个象征爱情与希望的节日里,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寄托对儿女美好未来的期望,但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这种愿望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力。整首诗在赞美传统节日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罗洪先

罗洪先
朝代:明   字:达夫   号:念庵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生辰:1504-1564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你喜欢

浣溪沙

玉树琼枝感旧因。教坊歌罢暗伤神。

不堪洗面藉潸痕。

青盖辞吴犹怆恻,华亭入洛尚酸辛。

重瞳那作汴州民。

(0)

高阳台.前三月廿九红雨轩送春,用有正味斋春尽日韵

春到无言,春归似梦,迅如逝水流船。

多愁多病,羸躯挨过年年。

今年花事虽逢闰,祝封姨、更要相怜。

莫将他、堕粉飘香,断送如烟。

枝头渐已成青子,怪游蜂浪蝶,逐日常川。

何事飞花,偏教先到愁边。

伤春自吊埋香冢,葬胭脂、净土长眠。

五更头、风风雨雨,老却啼鹃。

(0)

减字木兰花.己亥七十二岁.建国十周年国庆恭献俚词二首·其二

嗟予不造,壮岁苦辛如食蓼。

幸此馀生,重沐阳光乐太平。

煌煌弘业,小技雕虫惭润色。

惟有葵心,夙夜长怀向日忱。

(0)

水龙吟.补题六十二岁小影

十年魂梦柴荆,无端悽断家山破。

东陵剪蔓,南山扫秽,得归聊可。

此祸何来,风车雷斧,颓云狂堕。

叹焦原如洗,寒枝莫拣,青衫被,缁尘涴。

画里林阴独坐。絷乌飞、隙驹轻过。

枯筇憖负,黄杨庭角,绿槐门左。

乡树回看,茫茫云物,重重烽火。

问何当料理,青蓑绿笠,更沧江卧。

(0)

望江南

西湖好,最是画船过。

秋水晚来鸥梦阔,夕阳初去雁声多。双桨掠蘋波。

(0)

讲学

经史传心学,诗篇养性情。

如何凭记诵,止以弋科名。

身世无殊轨,亲疏有定衡。

春风浴沂意,领此在儒生。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