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金陵不泊》
《过金陵不泊》全文
明 / 陈恭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都残照在,一望峥嵘

山拥吴云峻,天连楚水平。

到秋禾黍意,为客古今情。

高寝长松外,遗臣怯近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照(cán zhào)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后,余辉照耀天空的景象。比喻人离去后,留下的影响还在。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楚水(chǔ shuǐ)的意思:楚水指的是楚国的水,用来比喻清澈透明的水。

高寝(gāo qǐn)的意思:指高贵的人在寝室中休息或居住。

故都(gù dū)的意思:故都指的是曾经是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古代都城。也可以泛指曾经是某个地区或某个领域的中心地带。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秋禾(qiū hé)的意思:指秋季的庄稼,比喻事物的成熟或者时机的到来。

水平(shuǐ píng)的意思:水平指水面的平坦程度,引申为事物的水准、程度、能力等。

遗臣(yí chén)的意思:指被废黜或被排挤的官员或臣子。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峥嵘(zh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气势雄伟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过金陵不泊》。诗中描绘了诗人路过金陵(今南京)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

首联“故都残照在,一望尚峥嵘”点明了诗人所见的景象——夕阳下的金陵古城,虽历经沧桑,但依然雄伟壮观。这里“残照”与“峥嵘”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突出了古城的坚韧与不屈。

颔联“山拥吴云峻,天连楚水平”进一步描绘了金陵周围的自然风光。山峦被厚重的云雾环绕,显得更加峻峭;天空与远处的楚地相连,一片宁静平和。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颈联“到秋禾黍意,为客古今情”转而抒发诗人的情感。秋天的禾黍象征着丰收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作为旅人,诗人不禁感慨于历史的长河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尾联“高寝长松外,遗臣怯近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反思。高卧的松树象征着那些曾经在金陵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而“遗臣”可能指的是那些忠诚于国家的官员。诗人站在松树之外,不敢轻易靠近城墙,或许是对历史的敬畏,也可能是对现实的无奈。这一联以景结情,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陵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恭尹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题高宗诗意便面

画里山河尺五天,伤心莫说靖康年。

迢迢古木连云色,何处思陵起暮烟。

(0)

和山居六咏·其六

不钓湘江不洞庭,一庵高卧白云层。

姓名幸不官人识,面目从教俗子憎。

麦陇晓晴来馌妇,竹林秋晚约棋僧。

分光自有松头月,高照世间无尽灯。

(0)

百鍊出锻工,修薄见良铁。

架木作梁横,错刃成齿列。

直斜随墨弦,来去霏轻屑。

傥遇盘错间,利器乃能别。

(0)

昆明池乐歌二首·其二

博望封侯万里还,血流青海骨如山。

将军新赐楼船印,锦缆牙樯杳霭间。

(0)

送客赋得城上乌

月落城上楼,乌啼楼上头。

一啼海色动,再啼朝景浮。

马鸣黄金勒,霜满翠羽裘。

乌啼在故处,人生多去留。

(0)

与杜清碧先生四首·其四

圣君虚席礼贤初,太史濡毫应诏馀。

沙草总肥金騕袅,宫花时落玉蟾蜍。

晋朝人物推安石,汉代文章识仲舒。

成业经纶有如此,人生须读五车书。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