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霜净落秋曛,雁影随声翻塞云。
有迹沉波疑带恨,无心嘶水欲生纹。
此诗描绘了雁影在秋日天空中的景象,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意境。首句“楚天霜净落秋曛”,以“楚天”点出地点,霜净秋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雁影随声翻塞云”,雁群随着声音翻越边塞的云层,画面生动,仿佛能听到雁鸣,感受到它们的迁徙之苦。
“有迹沉波疑带恨,无心嘶水欲生纹”,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雁的神态和情感。雁群在水中留下痕迹,似乎带着某种遗憾或怨恨;而它们在水面嘶鸣,仿佛想要在平静的水面激起波纹,表达内心的波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雁群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月回沙渚光难度,风隔芦花静不闻”,这两句则转向对月光和风的描写。月光照在沙滩上,难以穿透,暗示着雁群的孤独与寂寞;风吹过芦花,却听不到声音,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雁群心境的深刻揭示。
最后,“千载拟歌湘浦客,几人江畔怅离群”,诗人借用了湘夫人与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雁群的同情与敬意。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雁群的迁徙而歌咏,但真正理解其孤独与离群之痛的人又有几人呢?这句话既是对雁群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类自身情感共鸣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雁影在秋日天空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复杂情感,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学书欲何为,坐使百事废。
规规摹古人,久之意不快。
冥追愈向上,聊以避前辈。
人云似某某,窃用引为愧。
虽古亦犹人,面目那可对。
作真不如草,稍悟竟奚异。
谁能起自运,写此盖世气。
每奇王介甫,下笔风雨至。
聊为宋仲温,千纸勿惜费。
幽居得胜情,性中有真乐。
南湖奉母地,羡子专一壑。
吾观子养志,所贵在天爵。
娱亲惟节义,菽水岂为薄。
彼苍焉置子,山水聊可著。
岩翠晓窥窗,波光晚摇阁。
氤氲助舞綵,酣适等飞酌。
诗心穷灵奇,觅句如采药。
长生乃固有,仙骨自矍铄。
摛辞散原叟,奥旨匪轻作。
挥毫玉梅庵,妙手试般礴。
杭州咫尺耳,辟地苦自缚。
披图恍登堂,咏叹破寂寞。
士人坐为仕宦牵,出疆载质可笑人。
毕生号呼冒忧患,苦用志业戕天真。
十年养气如磨剑,正欲一斩世事缠。
玉人雕斲岂受教,服膺孟氏在此言。
荷戈戍边非所学,事急无人谬使前。
来时斗米值千钱,今日郊原闻管弦。
举头秋月三回圆,知我怀归心勃然。
欲去则去谁能援,黄鹘身微亦摩天。
回看帝座黯孤悬,江湖揽袂空汍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