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与月色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战争对城市和人民的潜在威胁。"兵在外,月色八分强",开篇即以月色之明暗隐喻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八分强"暗示着月光虽未完全照亮大地,但已足够显现出战场的轮廓,预示着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
接着,“军欲还乡须罢战”,表达了士兵们渴望和平与回归家园的愿望,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追求,也是战争背后最深层的人文关怀。然而,“忽然蚀尽倒城亡”则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与毁灭性,月光的“蚀尽”象征着和平的消失,城市的“倒亡”意味着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灾难。
最后,“将死向郊荒”点明了战争的最终结局往往是将领的牺牲,以及战争给社会带来的荒凉景象。整首诗通过月色的变化,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战争状态相联系,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象征和隐喻,通过月色的变化来反映战争的动态和影响,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情感共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探讨战争与和平主题的佳作之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书生叹
君不见城中小儿计不疏,卖浆卖饼活有馀。
夜归无事唤俦侣,醉倒往往眠街衢。
又不见垄头男子手把锄,丁字不识称农夫。
筋力虽劳忧患少,春秋社饮常欢娱。
可怜秀才最误计,一生衣食囊中书。
声名才出众毁集,中道不复能他图。
抱书饿死在空谷,人虽可罪汝亦愚。
呜呼人虽可罪汝亦愚,曼倩岂即贤侏儒。
丁未正月春色已粲然露坐高风堂北观种花
苦寒不解岁峥嵘,病守兀坐忧疲氓。
天风谁遣撼斗柄,便觉春色来江城。
北山赛庙见残雪,东津送客闻新莺。
衣裘渐减体殊健,帘幕乍捲眼为明。
今朝天气更佳绝,淡日微漏云徐行。
我移胡床坐庭下,幅巾半脱筇枝横。
散关旌旗扫昨梦,少城丝竹真前生。
数株桃杏亦漫种,未去与汝聊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