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并传(bìng chuán)的意思:并传是指多人一起传递消息或传达信息。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道义(dào yì)的意思:指道德和义理,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和正确行为的准则。
伐木(fá mù)的意思:砍伐树木。
纲常(gāng cháng)的意思:纲常指的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是指社会秩序和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观风(guān fēng)的意思:观察风向,预测未来的变化。
孔林(kǒng lín)的意思:指思想深奥、博学多才的人。
闽海(mǐn hǎi)的意思:指福建省的海域,也泛指福建地区。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任城(rèn chéng)的意思:指担任城市官职,管理城市事务。
三章(sān zhāng)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文件内容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事任(shì rèn)的意思:承担起责任,尽职尽责。
旬年(xún nián)的意思:指十年的时间。
驿使(yì shǐ)的意思:指古代传递公文、传令的官员或使者。
异事(yì shì)的意思:
(1).他事;别的事。《礼记·曲礼下》:“輟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 陈澔 集说:“异,犹他也。敬心不存,则形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虑也。”《吕氏春秋·上农》:“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於时也。” 高诱 注:“异犹他也。”
(2).指职司不同。《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 郑玄 笺:“我虽与尔职事异者,乃与女同官。” 晋 陆云 《赠汲郡太守》诗:“念我同僚,悲尔异事。”
(3).不平常的事;特别事件。《韩非子·说难》:“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郡县闻主且至,杀牛羊大为数百人供具,主至,从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驴闒茸,约所至不得肉食,驛吏立门外,舁饭而返……闻於京师,众譁説以为异事。”《红楼梦》第七四回:“ 袭人 因见 晴雯 这样,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拣,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拣一番。”
(4).奇怪的事;难以理解的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萧子云 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然初时皆欲杀 瑜 ,后则各相敬爱……向之乘机下石者,咸相惊诧,以为异事。”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撒旦 诗人之出,殆亦如是,非异事也。”
(5).不同的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之学者,以为文武异事,吾知治文事而已。”一种(yī zhǒng)的意思:表示某种事物或情况的特定类型,强调事物或情况的独特性或特殊性。
悠然(yōu rán)的意思:悠然指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无所牵挂。
瞻奉(zhān fèng)的意思:恭敬地仰视并虔诚地奉献。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林俊所作的《答陈都宪静斋》。林俊在诗中表达了对陈都宪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诗中“孔林瞻奉七旬年”一句,以孔子之林象征对学问的追求与敬仰,而“七旬年”则寓指自己对学问的长期不懈追求。接着,“驿使公诗简并传”表达了自己的作品与思想能够流传后世的愿望。
“异事任城天独借,当时闽海梦长悬”两句,通过“异事”和“梦”这两个意象,描绘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情境下的独特体验和梦想的向往。接下来,“纲常一种观风地,道义三章伐木篇”则是对道德规范和理想追求的强调,表明诗人认为道德和正义是人生追求的重要方向。
最后,“愧老误知犹浪出,壶南山色正悠然”表达了诗人面对年老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学问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