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不寐》
《秋夜不寐》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秋气侵人冷欲冰,不由老境不愁生。

雨声已遣侬无睡,更著寒蛩泣到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由(bù yóu)的意思:不由表示无法抵挡、无法控制,不由自主的意思。

寒蛩(hán qi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声音凄凉,寒冷无声。

老境(lǎo jìng)的意思:指年老时的境况或状态。

秋气(qiū qì)的意思:指秋天的气候、气息或氛围。

翻译
秋意渐浓,寒气逼人如同冰冻一般,不由自主地让人感到衰老和忧虑滋生。
雨声已经让我无法入睡,再加上寒冷的蟋蟀悲鸣直到天明。
注释
秋气:秋天的气候。
侵人:侵入人体,使人感觉。
冷欲冰:冷得仿佛要结冰。
老境:衰老的境况。
愁生:忧虑生活。
雨声:下雨的声音。
遣:使、让。
侬:我。
无睡:无法入睡。
更著:再加上。
寒蛩:寒冷的蟋蟀。
泣:哭泣,这里形容虫鸣凄切。
到明:直到天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秋夜寒冷和雨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不寐与愁思。首句“秋气侵人冷欲冰”写出了秋天的凉意已经很重,使人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这种感觉也让诗人的心境变得更加凄清。

“不由老境不愁生”则是从年龄和生命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生活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在秋夜的寂静中,无法入睡,这种失眠状态使他更加沉浸于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思考之中。

“雨声已遣侬无睡”一句,更深化了这种不寐的情绪。这里的“雨声”和“寒蛩”的声音,实际上是加重了夜晚的静谧感,而这静谧却并没有带来宁静,反而让诗人更加难以安眠。

最后,“更著寒蛩泣到明”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与诗人的不寐之苦。这里的“寒蛩”通常指的是秋天的蟋蟀,其鸣叫声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清晰,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悲泣,这种感觉让诗人更加心绪难平,最终带来了连续到黎明的不眠之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夜特有的哀愁氛围,以及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春晚喜悟禅师自琉璃上方见过

琉璃师到城,谈性外诸经。

下岭雪霜在,近人林木清。

苔痕深草履,瀑布滴铜瓶。

乐问山中事,宵言彻晓星。

(0)

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把得新诗草里论。

枯井夜闻邻果落,废巢寒见别禽来。

(0)

谢王大夫奏表

非唯言下变荣衰,大海可倾山可移。

如剖夜光归暗室,似驱春气入寒枝。

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

便杀微躬复何益,生成恩重报无期。

(0)

赠信州高员外

溪势盘回绕郡流,饶阳春色满溪楼。

岂唯啼鸟催人醉,更有繁花笑客愁。

蹇拙命中迷直道,仁慈风里驻扁舟。

膺门若感深恩去,终杀微躯未足酬。

(0)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

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

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

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

(0)

叙钱塘异胜

暖景融融寒景清,越台风送晓钟声。

四郊远火烧烟月,一道惊波撼郡城。

夜雪未知东岸绿,春风犹放半江晴。

谢公吟处依稀在,千古无人继盛名。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