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已遣侬无睡,更著寒蛩泣到明。
《秋夜不寐》全文
- 翻译
- 秋意渐浓,寒气逼人如同冰冻一般,不由自主地让人感到衰老和忧虑滋生。
雨声已经让我无法入睡,再加上寒冷的蟋蟀悲鸣直到天明。
- 注释
- 秋气:秋天的气候。
侵人:侵入人体,使人感觉。
冷欲冰:冷得仿佛要结冰。
老境:衰老的境况。
愁生:忧虑生活。
雨声:下雨的声音。
遣:使、让。
侬:我。
无睡:无法入睡。
更著:再加上。
寒蛩:寒冷的蟋蟀。
泣:哭泣,这里形容虫鸣凄切。
到明:直到天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秋夜寒冷和雨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不寐与愁思。首句“秋气侵人冷欲冰”写出了秋天的凉意已经很重,使人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这种感觉也让诗人的心境变得更加凄清。
“不由老境不愁生”则是从年龄和生命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生活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在秋夜的寂静中,无法入睡,这种失眠状态使他更加沉浸于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思考之中。
“雨声已遣侬无睡”一句,更深化了这种不寐的情绪。这里的“雨声”和“寒蛩”的声音,实际上是加重了夜晚的静谧感,而这静谧却并没有带来宁静,反而让诗人更加难以安眠。
最后,“更著寒蛩泣到明”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与诗人的不寐之苦。这里的“寒蛩”通常指的是秋天的蟋蟀,其鸣叫声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清晰,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悲泣,这种感觉让诗人更加心绪难平,最终带来了连续到黎明的不眠之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夜特有的哀愁氛围,以及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晚喜悟禅师自琉璃上方见过
琉璃师到城,谈性外诸经。
下岭雪霜在,近人林木清。
苔痕深草履,瀑布滴铜瓶。
乐问山中事,宵言彻晓星。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
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
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
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