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至 龟 山 先 寄 吕 少 冯 宋 /吴 则 礼 出 舟 跛 跛 为 情 亲 ,催 遣 篮 舆 烦 故 人 。九 死 仅 全 真 去 楚 ,百 年 未 了 更 游 秦 。晨 炊 要 索 祖 仁 饭 ,老 鬓 旧 著 渊 明 巾 。传 语 淮 山 元 好 在 ,初 捐 一 笑 与 覉 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晨炊(chén chuī)的意思:指早晨烧火做饭,也用来比喻起床、开始工作。
传语(chuán yǔ)的意思:通过言语传递信息或者传达意思。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好在(hǎo zài)的意思:幸亏;庆幸;值得庆幸的是。
羁臣(jī chén)的意思:指被困在异地的臣子,不能返回故乡。
篮舆(lán yú)的意思:指篮子和车子,比喻财产丰富,富有。
情亲(qíng qīn)的意思:亲情深厚,感情深切。
全真(quán zhēn)的意思:全真指的是完全真实、真正无虚假的意思。
未了(wèi liǎo)的意思:未了指未完成或未了结的事情。
为情(wéi qíng)的意思:为了情感而做某事,出于情感而行动。
要索(yào suǒ)的意思:指追求、索取。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 翻译
- 诗人乘船出行,因腿脚不便需亲人陪伴,还劳烦朋友帮忙安排篮舆接送。
经历九死一生才从楚地脱险,但人生百年旅程仍未结束,又计划游历秦国。
早晨的餐食希望能得到祖先仁慈的赐予,他已年迈,头戴陶渊明式的头巾。
告诉淮山,我心中的故乡依旧存在,初次赠你微笑,以慰藉我这羁旅之臣的心灵。
- 注释
- 出舟:乘船出行。
跛跛:形容腿脚不便。
情亲:亲人。
篮舆:古代一种竹制的轻便交通工具。
九死:多次面临死亡。
全真:保全性命。
楚:楚地。
秦:秦国。
晨炊:早晨做饭。
祖仁饭:祖先的仁慈赐予的食物。
老鬓:斑白的鬓发。
渊明巾:陶渊明式的头巾,象征隐逸生活。
传语:传达话语。
淮山:指代故乡或山脉。
元好在:依然美好。
初捐一笑:初次赠予微笑。
羁臣:流放或远行的臣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名为《至龟山先寄吕少傅》。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情感和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与生活态度。
"出舟跛跛为情亲,催遣篮舆烦故人。"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对亲人的不舍与对友人的牵挂。"跛跛"形容出舟时的迟缓和不舍,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而"催遣篮舆"则是急切地让仆人准备行李,反映出诗人对待别离友人的迫切心情。
"九死仅全真去楚,百年未了更游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珍惜以及对旅途的无限向往。"九死"意味着经历过重重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道路;而"百年未了"则是指在有限的人生中,还有许多地方尚未游历,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和探索的热爱。
"晨炊要索祖仁饭,老鬓旧著渊明巾。"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的日常生活。"晨炊"是早上烹饪食物,"要索"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而"老鬓旧著渊明巾"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年迈时仍然保持着一颗向上的心灵状态。
"传语淮山元好在,初捐一笑与羁臣。" 最后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缅怀,以及对于那些有共同志向之人的友谊的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生活片段和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何斋郎赴选
书堂四顾皆苍山,禽鱼树石烟云间。
纸编屡绝笔屡■,十载一瞬忘青纶。
谁令忽忆南薰关,尽箠打马鸣镳镮。
春风桃李纷妖娴,辞家大笑涕不潸。
由来磊落羞穷跧,下位亦足惠寡鳏。
乘田委吏不敢閒,以日自爱维孔颜。
当今俊杰登朝班,拔擢杞梓披榛菅。
君能忼慨露豹斑,岂比嘿嘿贪食孱。
果哉往矣步勿䟂,仕以行义贤可攀。
仆姑百中初满弯,书堂静坐尻狂癫。
虚假行
虚假复虚假,名陶不知瓦。
养子役于人,不如生犬马。
公私严忌讳,势利关取舍。
奉生既疏违,丧死更苟且。
苴麻不敢服,桐竹何由把。
未得久哀呼,方当勤唯喏。
百年闻罔极,一瞬经庐下。
岂不近冠裳,驱牵到乖寡。
沾沾荷锄子,言动只山野。
终制负凶缞,兴辞泪如泻。
诸儒论鄙俗,不若都人雅。
请问雨间民,谁为称情者。
再寄子由
湓城趋高安,相望若邻屋。
思君肠九回,终夕转车毂。
一从江上别,再见腊与伏。
岧峣阻跻攀,疲曳愧蹑逐。
此心敢忘德,烱烱如寸烛。
念昔见教勤,绸缪均骨肉。
及今无所成,长大惟食粟。
读君黄楼赋,溢耳感丝竹。
蹈海始知深,秋水暂自足。
斯文道中丧,吊古堪恸哭。
勃兴得公家,万物困陵触。
声名载不朽,岂羡卿相禄。
琢雕穷乃工,未剥不为复。
嗟予空有心,资性本碌碌。
佳篇屡寄酬,珍赐比金玉。
隋珠照十乘,只报一鱼目。
反顾拙丹青,何由希画鹄。
黄华强再奏,取笑阳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