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熨粉青嫩,山描愁黛深。
《发中桥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新雨:今年的新雨。
丰:丰收。
初晴:刚刚放晴。
屏:驱散。
积阴:连日的阴霾。
猛收:迅速收集。
千疋练:大量丝织品。
棱金:隐约可见的金色。
天熨:天空像熨斗。
粉青嫩:青翠鲜艳。
山描:山色描绘。
愁黛深:深沉的黛色(比喻忧郁的色彩)。
残剩暑:夏季剩余的炎热。
卓午:正午。
相寻:寻找,出现。
- 翻译
- 今年的新雨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初晴的天空驱散了连日的阴霾。
大量丝织品被迅速收集,犹如千匹细练,隐约可见其中的金色光泽。
天空仿佛巨大的熨斗,让青翠的色彩更加鲜明,山色则如深黛般忧郁。
谁能说夏季的余热还未消散,正午时分已不再炽热难耐。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初秋景象的诗,通过对比新雨与晴空,以及天气变化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更迭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新雨丰今岁”点出了诗中时间背景,是一个经历了丰沛秋雨之后的情景。紧接着,“初晴屏积阴”则描绘出阳光初露,云层仍未完全散去的情形。这两句交织出一幅动态的天气变化图景。
第三句“猛收千疋练”,通过对比“猛收”的强烈行动与柔软细长的“练”(即丝绸),生动地展示了秋风中丝线被迅速卷起的情形。紧承其后,“微露一棱金”则以轻盈和精妙的笔触,勾勒出初露的阳光如同细小刀刃切割天际,显现出一点点金色的边缘。
接下来的“天熨粉青嫩”和“山描愁黛深”,诗人通过对比天空与山峦的色彩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秋意浓郁的氛围。“天熨”一词形象地表达出天空被轻柔烘托,显得温暖而细腻;“粉青嫩”则是对这种温和色调的精确捕捉。山峦的描绘则更多了一份苍茫与深邃,“愁黛深”四字不仅形容了山色的深沉,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
末尾两句“谁言残剩暑,卓午不相寻”,以质疑的口吻表达出诗人对于夏日余温尚存的惊讶,以及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中个人意志无法抗拒的无奈。这里,“卓午”形象地描绘了炎热时光的消逝,而“不相寻”则是对这份无法挽留的时光的一种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精妙细腻的笔触,捕捉秋日景色之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易逝、季节更迭的深沉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