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逢九日,晚泊谷亭津。
坐久风欺帽,吟多月醉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在重阳节时停泊于谷亭闸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舟行逢九日”,点明了时间背景——重阳节,一个传统上与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相联系的节日。诗人乘舟而行,恰好在这一天遇到了这个节日,为整首诗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晚泊谷亭津”则交代了地点,诗人将船停泊在谷亭闸边,夜晚的静谧与宁静与白天的喧嚣形成对比,为下文的情感抒发铺垫。
“坐久风欺帽,吟多月醉人”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坐在船上,风吹动着他的帽子,仿佛是风在戏弄他;而他吟诵诗歌至深夜,月亮似乎也被他的深情所醉。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欣赏,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郁。
“茱菊羞双鬓,萍蓬叹一身”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茱萸与菊花是重阳节的传统配饰,诗人以“羞”字形容自己佩戴茱菊的状态,既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而“萍蓬”则是漂泊无定的意思,诗人感叹自己如同浮萍一般,一生漂泊,没有固定的归宿,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最后,“君亲恩未报,回首欲沾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尽孝侍亲、报答君主之恩的遗憾和愧疚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更有对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重阳节晚泊谷亭闸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