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望字钟声远,雪里寻僧脚迹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端 上 人 游 天 台 唐 /施 肩 吾 师 今 欲 向 天 台 去 ,来 说 天 台 意 最 真 。溪 过 石 桥 为 险 处 ,路 逢 毛 褐 是 真 人 。云 边 望 字 钟 声 远 ,雪 里 寻 僧 脚 迹 新 。只 可 且 论 经 夏 别 ,莫 教 琪 树 两 回 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回春(huí chūn)的意思:
◎ 回春 huíchūn
(1) [return of spring]∶冬去春来,草木重生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苏轼《浪淘沙·探春》
(2) [bring back to life]∶比喻医术高明或药物灵验,能把重病治好
(3) [rejuvenate]
(4) 以前已均夷到接近基准面的地形或景观重新发育幼年地貌
(5) 河流重新发生侵蚀作用
(6) 壮年河流重新形成幼年活力脚迹(jiǎo jì)的意思:指人留下的足迹,也比喻事物的痕迹。
论经(lùn jīng)的意思:
讲论经典;评论经书。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安禪合掌,説偈论经,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 元 杨载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诗之四:“祇应老崖谷,束带尚论经。”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於同时诸君子,虽以苦节推 百泉 、 二曲 ,以经世之学推 棃洲 ,至於论经评史,亦不苟同也。”
毛褐(máo hè)的意思:形容衣物颜色暗淡、质地粗糙。
莫教(mò jiào)的意思:莫教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不要教”,表示拒绝他人的指导或教诲。
琪树(qí shù)的意思:指非常美丽的树木,形容事物美好、出色。
石桥(shí qiáo)的意思:指结实、坚固的桥梁
说天(shuō tiān)的意思:胡说八道,说谎或夸大事实。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真人(zhēn rén)的意思:真实的人,指真正有才能、有本事的人。
- 注释
- 师:指代老师。
今:现在。
欲:想要。
向:前往。
天台:天台山。
去:离开。
意:意旨,含义。
真:真实,深刻。
溪:小溪。
石桥:石头建造的桥。
为:是。
险处:危险或艰难的地方。
毛褐:粗布衣,指朴素的僧人。
真人:真正有道的人。
云边:云雾的边缘。
望字:眺望远方的文字。
钟声:寺庙的钟声。
远:遥远。
雪里:雪中。
寻:寻找。
新:新鲜,刚留下的。
只可:只能。
且:暂且。
论:讨论。
经夏:整个夏天。
别:分别。
琪树:传说中的仙境美树。
两回春:两个春季。
- 翻译
- 老师如今要上天台山,来传达那里的深刻意旨。
溪流经过石桥是最险峻的地方,路上遇到穿着粗布的人就是真正的高人。
在云雾边听到远处的钟声,雪地里寻找僧人的新鲜脚印。
我们只能暂且谈论夏季的分别,不要让瑶池的美树错过两度春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即将踏上的前往天台山的旅程,以及诗人对此次旅行所寄托的情感与期望。诗中不仅展现了天台山险峻而又幽深的自然美景,更通过“云边望字钟声远”、“雪里寻僧脚迹新”等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溪过石桥为险处,路逢毛褴是真人。”这里的“真人”指的是修行者或隐士,表明诗人对他们的尊重和向往。同时,这也暗示了天台山不仅自然美丽,而且也是修身养性的绝佳之地。
最后两句“只可且论经夏别,莫教琪树两回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叮咛,希望他能在旅途中珍惜时光,专心修行,不要让世俗的牵绊再次打扰他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经夏”指的是度过一个夏季,而“琪树两回春”则是比喻生命中的重复与轮回。诗人希望友人能在这次旅行中获得深刻的精神体验,从而超脱世俗的羁绊,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写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友人行程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寄托、超越现实世界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