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不登淮上楼,只为淮水不西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不登(bù dēng)的意思:不上去,不登上。
寄声(jì shēng)的意思:用书信或口信传达消息或问候。
寄情(jì qíng)的意思:寄情指的是把感情寄托在某个事物或场景上,表达自己的情感。
尽头(jìn tóu)的意思:尽头指的是事物或情况的终点或末尾,表示达到极限或结束的状态。
歧路(qí lù)的意思:指道路分岔,选择困难,不知道该走哪条路。
其时(qí shí)的意思:指特定的时间点或时刻。
却回(què huí)的意思:却指转身,回指转身回去。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或位置。
衔芦(xián lú)的意思:指人们在重要场合或庄重场合时,以身体力行、言行举止谨慎慎重,不敢有丝毫马虎之态。
延州(yán zhōu)的意思:指迁延不决、拖延不决的状态或行为。
直待(zhí dài)的意思: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很久都没有等到。
天尽头(tiān jìn tóu)的意思:指事物或局势到了最后、最极限的地步。
- 鉴赏
这首诗《送端叔(其二)》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首句“是物可寄情,是物可寄声”以“物”为载体,巧妙地表达了情感的传递与声音的寄托,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接着,“不须使黄犬,延州歧路远”,以黄犬象征忠诚与陪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遥远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坚韧与不渝,无需借助外物,心已相连。
“莫怪不登淮上楼,只为淮水不西流。”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淮水的东流比作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相聚不易的感慨。诗人以“不登淮上楼”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不舍,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最后,“直待衔芦雁却回,其时随到天尽头。”这两句诗以雁南飞、芦苇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辽阔而深远的画面。诗人期待着有一天,如同雁群能够跨越千山万水,重逢于天边,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与期待。这种对未来的憧憬,既是对友情的坚定信念,也是对人生旅程中相遇与别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予去岁九日与史文英张仲礼会饮瑶台山皆有诗题于观壁予末句曰但愿加餐强健在来年此会莫相违今年在平陆追和其韵以寄云
秋来为客独依依,厌见天边朔雁飞。
在路既歌王式去,荒村偏喜杜陵归。
别来诗酒欢应少,老去亲朋见亦稀。
九日瑶台有前约,也应相忆怨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