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哉元首,遹骏其声。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所作的《梁三朝雅乐歌》系列中的第十八首。沈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对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成就。
“尚有和羹,既戒且平。”开篇即以“和羹”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和谐、调和的主题。这里的“和羹”不仅指食物的调和,更象征着社会、政治、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既戒且平”,既强调了警戒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平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亦有其馂,亦惟克明。”馂(guàn)字在此处意为祭祀后剩余的食物,这里借以比喻剩余的资源或成果。强调了在享受成果的同时,要懂得节制与明智地使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
“其馂惟旅,其酳惟成。”“旅”字在这里可能是指宾客、旅客,暗示了分享与共济的精神;“酳”(yìn)则是饮酒的意思,此处可能隐含了庆祝与团结的意味。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在共享与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与成功的主题。
“百礼斯洽,三宥已行。”“百礼”指的是各种礼仪,强调了通过礼仪来促进社会和谐;“斯洽”则意味着和谐、融洽。而“三宥”则是古代法律中的宽宥原则,这里可能寓意着在处理矛盾与冲突时,应秉持宽容与谅解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明哉元首,遹骏其声。”“元首”通常指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这里以“明”形容元首的智慧与明察秋毫,强调了领导者的决策与行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同时,“遹骏其声”表达了对领导者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声音(即政策、言论)的期待,希望其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比喻,深刻探讨了和谐、共享、宽容、领导力等主题,展现了沈约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思考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试院唱酬十一首其九试罢後偶作
重门闭不开,乌鸟相呼乐。
晨晖转帘影,微风响松末。
喧哗适已定,寂历方有觉。
人生竟何事,外物巧相缚。
当时不自悟,已过空成怍。
耕耘亦何苦,游宦殊自恶。
弃彼既已误,就此良应错。
谁能即两忘,随缘更无作。
送陈侗同年知陕俯
上书乞江淮,得请临关河。
所得非所愿,亲友或相诃。
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况当国西屏,形胜古来多。
昆渠涌北郭,华岳垂东阿。
羌虏昔未平,驿骑如飞梭。
间谍诗出没,关梁苦谁何。
尔来一清净,西望多麦禾,魏绛方和戎,先零正投戈。
秦人释重负,道路闻行歌。
便当卧斋合,次第除网罗。
时时一啸咏,未用勤催科。
诸孤寄吴越,食口如雁鹅。
时分橐中金,何必手自摩。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