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刘簿山斋》
《过刘簿山斋》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万壑千山入户重,秋来三径人踪

不知君在莲花府,得似芙蓉第几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得似(de sì)的意思:像是、仿佛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莲花(lián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品质高尚,如莲花一般纯洁无瑕。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人踪(rén zōng)的意思:人的踪迹或足迹

入户(rù hù)的意思:进入家门;进入别人的住所。

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少人(shǎo rén)的意思:指人数稀少,少之又少。

莲花府(lián huā fǔ)的意思:指才子佳人聚集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山中独特的宁静与空灵。

首句“万壑千山入户重”,以“万壑千山”描绘出山峦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色,而“入户重”则巧妙地将这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的居所相连,仿佛山川之景直接融入了屋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次句“秋来三径少人踪”,进一步点明季节变换,秋天的到来使得原本繁忙的小径变得寂静,人迹罕至,更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寂。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脱与淡泊。

后两句“不知君在莲花府,得似芙蓉第几峰”,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设问,将友人所在的居所比作“莲花府”,并以“芙蓉”为喻,既表达了对友人所在之地的赞美,又暗含了对其身份或地位的尊敬。同时,通过“第几峰”的疑问,既体现了对友人所在之处具体位置的好奇,也流露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心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生活的温馨关怀,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深厚的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晓行

篮舆拂清露,亦有山花香。

平生懒早起,催盥方倒裳。

不知九州晓,有此清风凉。

(0)

上陵

上古陵,古陵无可上。苔雨绣涩,草烟悽怆。

鸱鸮鸣荒林,狐狸穴空圹。

丰碑去梁何处津,堲周作灶谁家炀。

不如东邻一抔土,樵牧侵陵白官府。

(0)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二首·其一

君性我所谙,我心君所知。

凡我之所短,君亦时有之。

谋事恨太锐,临断恨太迟。

持论恨太高,徇俗恨太卑。

人道自近始,贫富理不齐。

君自不得饱,欲疗何人饥。

乞醯乞诸邻,圣哲有明讥。

被发救乡人,智者所不为。

且如与人交,交有非所宜。

白黑不复择,豁豁倾心脾。

汎爱岂不可,后悔终自贻。

又如与人言,宁复无失辞。

刺口论成败,白眼谈歌诗。

世故彀黄閒,能不发其机。

闻君作损斋,似觉豪华非。

惩忿与窒欲,百年有良规。

与子各努力,岁晚以为期。

(0)

和简斋十月

已惯禁秋不用悲,无情日月去如飞。

霜晚起风鸦自宿,江南欲雪雁安归。

小园梅花照眼在,老子鬓毛如昔非。

败絮与官供战卒,遥怜老妇泣牛衣。

(0)

晨起三首·其二

山寒日不光,举目断人肠。

儿童莫问路,怕是小筼筜。

(0)

甑山

湖心一凸起金峦,举目浑如甑底看。

偃月苍松多少树,敲风翠竹两三竿。

石头苔藓痕常湿,叶底杨梅味带酸。

谁学林君来结屋,风光应不让孤山。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