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五》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五》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斯须云合白日无馀晖。

金波从地涌,宝燄穿林飞。

僧言自雄誇,俗骇无因依。

安知本地灵,发见天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本地(běn dì)的意思:指事物所在的地方或人的出生地。

地灵(dì líng)的意思:指土地的灵气,也用来形容土地肥沃、生机勃勃。

发见(fā jiàn)的意思:发现;看到;找到

金波(jīn bō)的意思:指金色的波浪,比喻光辉灿烂的景象或壮丽的气势。

斯须(sī xū)的意思:短暂的时间,片刻。

天机(tiān jī)的意思:指天意、天数、天道的机密。

无因(wú yīn)的意思:没有原因、没有缘由

因依(yīn yī)的意思:因为依赖、依靠

云合(yún hé)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事物集中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力量或规模。

自雄(zì xióng)的意思:自我吹嘘或自夸自负。

注释
斯须:转眼间。
暮云:傍晚的云彩。
馀晖:剩余的阳光。
金波:金色的光芒。
涌:涌出。
宝燄:珍贵的火焰。
僧言:僧人的言论。
自雄誇:自我夸耀。
俗骇:世俗之人惊骇。
无因依:没有依靠。
本地灵:当地的灵性。
发见:显现。
天机:自然的法则。
翻译
转眼间暮色降临,白天的余晖不再明亮。
金色的光芒如同泉水般从地面涌出,珍贵的火焰穿越树林飞翔。
僧人夸耀自己的修行,世俗之人却感到惊异,没有依靠。
谁能知晓这里的灵性,显现全凭自然的法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和对宗教现象的观察。"斯须暮云合"写出了天色迅速暗下来,云层聚合的情景;"白日无馀晖"进一步强调了光线的消失。接下来的"金波从地涌"可能是指月光透过云层,犹如金色的波浪涌现,"宝燄穿林飞"则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光芒穿透树林,如同火焰般飞舞。

诗人引用僧人的言论,暗示他们对此景象的解释可能带有自我夸耀的成分,而世俗之人对此感到惊讶,却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最后两句"安知本地灵,发见随天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神秘力量的敬畏,认为这种显现是顺应天意的神秘力量,而非人力所能预测或控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反应,展现了朱熹对于宇宙秩序和神秘力量的思考,体现了他深沉的哲学观。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谢王丞饷临漳火山绿笋·其一

晚来细雨送轻愁,小院梅黄恰似秋。

忽得满盘堆鹤顶,更惊触眼出猫头。

祇知渴吻三危饮,却愧枯肠万卷搜。

多谢美人情郑重,明珠见饷恐空投。

(0)

南园小船

五年前具一扁舟,四岁枯乾水绝流。

今日重将篷竹理,暇朝聊作芰荷游。

十分清浪堪飞棹,廿里长沟足下钩。

七帙有亲颠欲华,人生舍此更何求。

(0)

谢东庵方处士惠荔枝并诗

肺热仍当六月间,文园多病正求安。

何人乞与黄金掌,玉屑清秋露作团。

(0)

安溪鹿鸣呈诸先辈

威凤来翔羽翼新,蓝溪风气益温醇。

彤墀看唱三名外,璧水犹登四十人。

仙李蟠根连月窟,桂枝平步折天津。

雪窗莫忘辛勤日,省酒簪花曲水滨。

(0)

龙隐洞

几年鳞甲蛰清渊,一旦飞腾石自穿。

遗迹谩存离旧隐,定应衔雨去朝天。

(0)

吕仙翁庙

山形夭矫苍精剑,日影曈昽紫磨丹。

度尽世人人不识,午烟起处是邯郸。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