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昭君词(其十四)》,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见说苍梧杳霭间,风波帝子几时还”这两句,诗人以苍梧之景起笔,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苍梧,古代传说中的地方,常与湘妃、湘君等神话人物相关联,这里借以象征昭君的故乡或精神归宿。
“胡沙恨是无湘竹,泪洒千行不作斑”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胡沙,指的是边疆的荒漠,这里的“胡沙恨”既指昭君远嫁异域的悲痛,也暗含对边疆动荡不安的忧虑。湘竹,即湘妃竹,传说中湘妃的眼泪滴在竹上,竹子便化为斑点。然而,在这句诗中,“泪洒千行不作斑”,意味着昭君的泪水虽多,却未能如湘妃般留下斑驳的痕迹,暗示着她的情感更为深沉复杂,或是命运的不公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对其命运的感慨。罗洪先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浓郁的历史感,又富含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赵安伯县丞之任婺源
邑丞清操如臞儒,人言帝宗千里驹。
燃膏夜绝学更苦,下笔欲命骚为奴。
往年给札试西省,堵墙学士纷惊呼。
归来汀草乱袍色,上食日向庭闱趋。
君家先烈今谁如,江州黄州忠义俱。
绿林豪客为蒲伏,刮肠洗胃投戈殳。
我方三叹揖盛事,欲纪劲节惭才芜。
君其努力济世美,倘登要路须捐躯。
春流起柂花芬敷,取别草草如惊凫。
君逢后日南来客,莫忘书札贻潜夫。
寄谢潘舍人赠乌纱帽
野人仪矩初无华,况复破帽风檐斜。
先生有意念衰丑,折简远送新乌纱。
束巾试著出妨户,色若露洗凌晨鸦。
舍人样好信殊俗,朽质得此惭无涯。
白痴稚子强解事,竞道宜称相欢哗。
轻宽不但惬当暑,掉头曝背仍堪誇。
修容他日奉游宴,便可笑诮参军嘉。
从今旦暮戴公赐,闭关无事聊煎茶。
题范才元湘江唤舟图用李居仁韵
天涯投老鬓惊秋,梦想长江碧玉流。
忽对画图揩病眼,失声便欲唤归舟。
徐彦猷寄示诗数章皆隐约世外语诗律深妙岂胜叹仰辄次韵和呈彦猷素富学未壮而弃场屋故诗中极道江湖放浪之乐以动荡其心志而卒反之以古人出处之义当有隐君子弄舟烟雨之外倚其声而歌之亦可以一笑也·其四
江湖魏阙已一视,孰与蓑笠无危机。
遥知避世客相对,落日一谈能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