薝卜花巢冠上寰,幡风飐榻梦能閒。
涧流夜细调岩语,苔气春酥腻石鬟。
醉佛定供狮乳酿,梯云谁上剑铓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庵观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白华庵置于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环境中。薝卜花、幡风、涧流、苔气、醉佛、狮乳酿、梯云、剑铓山、青鸾宅、古木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幅富有禅意的画面。
首句“薝卜花巢冠上寰”,以薝卜花为引子,暗示庵观环境的清幽与高雅,如同薝卜花般超凡脱俗。接下来,“幡风飐榻梦能閒”一句,通过幡风轻轻摇动,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梦境一般悠远深邃。
“涧流夜细调岩语,苔气春酥腻石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庵观周围的自然景观。涧流在夜晚细语,与岩石对话,而春天的苔藓散发出浓郁的气息,覆盖着岩石,如同女子的发髻般细腻润滑。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醉佛定供狮乳酿,梯云谁上剑铓山?”这两句则转向对庵内生活的想象。醉佛可能是在享受由狮乳酿成的美酒,而“梯云谁上剑铓山?”则引发读者对庵中高人或修行者的遐想,他们或许正攀登着通往云端的险峻山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蜷枝不与青鸾宅,古木如禅老益顽”两句,以古木的形象结束全诗。蜷曲的树枝似乎不愿与青鸾(传说中的神鸟)的居所相容,而古老的树木则像禅者一样,愈发显得坚韧与顽强。这一结尾,不仅深化了庵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也暗含了对庵中修行者坚定意志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白华庵及其周围环境的静谧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禅宗思想和修行者的高洁品质。
雨止石渐乾,木落野愈旷。
长风驱云归,半天卷屏幛。
一径忽细纡,步窘骤难放。
行行登高原,了了见古圹。
断碑无岁年,何时此卜葬。
惯听樵斧声,久绝麦饭饷。
呼起冥漠君,告尔勿凄怆。
方今楚氛恶,驱人入烟瘴。
骸骨万里抛,妻子终岁望。
尔生当盛平,不见乱离状。
死获黄土埋,长眠幸无恙。
巍巍南面王,此乐亦不让。
我诗非谀墓,聊代鲍家唱。
归途闻怪啼,一鸮立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