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李泰发韵二首送仲辅提刑弟还浙东·其二》
《次李泰发韵二首送仲辅提刑弟还浙东·其二》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谒告来归骏奔友于真可裕礽昆。

共伤庭玉先埋土,怅望鸰原增断魂

白发自嗟临药灶,一瓶端欲寄空门

浙东耆旧相问为道衰迟愧主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怅望(chàng w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忧愁。

断魂(duàn hún)的意思:指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感到极度痛苦和失落。

骏奔(jùn bēn)的意思:形容马儿奔跑得很快,也用来比喻人勇往直前,势头迅猛。

空门(kōng mén)的意思:空门是指佛门的门户,也泛指佛教。

来归(lái guī)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耆旧(qí jiù)的意思:指年老物旧,形容东西或人的年代久远,破旧不堪。

衰迟(shuāi chí)的意思:衰落、衰退、迟延

庭玉(tíng yù)的意思:指家庭中聪明、有才华的子女。

为道(wéi dào)的意思:为了追求真理和道德,奉行道义之道。

相问(xiāng wèn)的意思:互相询问或交谈。

谒告(yè gào)的意思:指拜访、探望并告知消息或意见。

友于(yǒu yú)的意思:友善而和睦的关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次李泰发韵二首送仲辅提刑弟还浙东(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弟弟仲辅即将离开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首句“谒告来归若骏奔”,以骏马疾驰比喻弟弟返回时的急切心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重逢的喜悦与急迫。接着“友于真可裕礽昆”一句,赞美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能够滋养下一代的宝贵财富,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

“共伤庭玉先埋土,怅望鸰原增断魂。”这两句则转向哀伤,提到庭院中的玉树(象征着家庭的繁荣与希望)已先一步凋零,暗指弟弟的早逝,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悲伤与失落。诗人站在高处,遥望故乡,心中充满了对弟弟的怀念与哀痛。

“白发自嗟临药灶,一瓶端欲寄空门。”诗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面对生活的无奈,他希望能通过修行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同时,他想将一瓶礼物寄给寺庙,表达对佛教的信仰与追求。

最后,“浙东耆旧如相问,为道衰迟愧主恩。”诗人向浙东的老朋友传达自己的近况,表示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仍然感激朝廷的恩赐,并以此作为对自己的勉励。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兄弟深情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和腊前

汉家戍日看看近,云景苍茫已岁昏。

欲验方书治百药,预调飞走猎平原。

土人熏肉经春美,宫女藏钩旧戏存。

独把冻醪惊节物,草芽微动见庭萱。

(0)

西瓜

多自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0)

三衢效周雅作鹿鸣宴诗三章

鹿鸣鹿鸣,呦呦之声。我有嘉宾,柯山之英。

来燕公堂,天府是升。同我乡老,遹观厥成。

鹿鸣鹿鸣,食苹与蒿。我有嘉宾,柯山之翘。

岁逢丑矣,喜见斗杓。我有旨酒,嘉宾是招是邀。

鹿鸣鹿鸣,惠我好音。我有嘉宾,言献其琛。

虽则轩裳,不改山林。我有十箴,以淑我嘉宾之心。

(0)

兴尽

兴尽未归增寂寞,却嗟初兴到江城。

春愁不逐杨花散,秋恨还同桂影生。

孤学敢期人晤语,危樯何事日峥嵘。

弟兄游宦俱还舍,朝马骖驔禁漏声。

(0)

绍兴送彭世昌归应乡举

客有功名志,时平未急才。

泪临淮水落,眼向越山开。

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

春明见天子,可以议云台。

(0)

内子生日·其一

去岁亲前捧寿杯,如今万里独西来。

遥知此日怜儿妇,应抚南枝问雪梅。

百尺灯山初转眼,一卮春酒欲酡腮。

愿言尊幼俱彊健,归著斑衣伴老莱。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