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梦上人自庐峰回》
《大梦上人自庐峰回》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行脚寻常到寺稀,一枝藜杖禅衣

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庐峰过夏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èngshàngrénfēnghuí
táng /

xíngjiǎoxúnchángdàozhīzhàngchán

kāiménmǎnyuànkōngqiūxīnxiàngfēngguòxiàgu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衣(chán yī)的意思:禅宗僧人穿戴的特殊衣物。

过夏(guò xià)的意思:指夏天过去了。

开门(kāi mén)的意思:打开门户,比喻开始或开创某种事业或行动。

藜杖(lí zhàng)的意思: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行脚(xíng jiǎo)的意思:指行走于各地,四处奔波、旅行的意思。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注释
行脚:云游四方,四处走动。
寻常:平常,普通。
寺稀:寺庙稀少,人迹罕至。
藜杖:藜木制成的手杖,常用于步行。
禅衣:僧侣穿的禅袍。
开门:打开寺门。
满院:整个院子。
空秋色:秋天的景色空旷宁静。
新向:刚刚从。
庐峰:庐山,这里指代某个佛教圣地。
过夏归:度过夏天归来。
翻译
我常常行走于人烟稀少的寺庙之间
手持藜杖,身披禅衣,简单度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尚在秋天回到庐峰的景象。"行脚寻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禅衣"表明和尚平日步行至寺院并不鲜见,他手持藜草做成的拐杖,身着简朴的禅修服饰,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开门满院空秋色"则写出了和尚回到庵中,推开门扉,只见院子里已是一片萧瑟的秋景,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特有的寂静与凄清。最后一句"新向庐峰过夏归"说明和尚在夏日曾至庐峰某处,现如期返回,这种来去自如,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和尚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禅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杜牧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与彭总制幸庵侍御汪端甫正即鲍继文主政张德容同游金山寺次戴松崖大司寇韵

长江风浪定,此地古今浮。

山静惟闻磬,天空不碍舟。

楼台云外迥,烟树望中稠。

共说平南后,何人为国忧。

(0)

东流舟中阻风险甚时八月十八日·其二

江浪春天飞雪,野云阁雨高秋。

何似渊明归去,北窗高枕风流。

(0)

待隐图次杨邃庵大学士韵八首·其三

碧山学士爱筼筜,日报平安到草堂。

末路风浪无复梦,全身不用学鞭羊。

(0)

飞来寺二首·其二

岩下谁知别有天,个中俯仰趣无边。

风轻云淡日长午,鸟语花香春自妍。

耕凿每悬伊尹笠,赓歌时抚伯牙弦。

悠悠此乐传身世,古往今来几许年。

(0)

文庙仰高

大明高起大明宫,万世规柍万国同。

数仞门墙宵汉上,几声钟鼓雨烟中。

欲登堂陛窥宗庙,似蹑楷梯上太空。

此曰弥高还共仰,独惭卓尔隔帘栊。

(0)

西王母哀十首·其六

金乌返照水中天,梦里音容掩映前。

女德可拈银管写,妇工应在綵楼传。

六经勤读言犹耳,二姓和谐分有缘。

好事都成一场梦,金乌返照水中天。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