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风应凛,经春花未斑。
烟犹遗俗禁,庙许妒人还。
这首诗描绘了绵山道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首联“昔贤栖隐地,两壁尽高山”点明了绵山是古代贤士隐居的地方,两侧都是高耸的山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脱俗的氛围。颔联“入夏风应凛,经春花未斑”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展现了绵山四季不同的风貌。夏季的凉风似乎预示着清冷,而春天的花朵却依然鲜艳,未被时间斑驳,寓意着绵山的永恒与美丽。
颈联“烟犹遗俗禁,庙许妒人还”进一步揭示了绵山的人文底蕴。这里的“烟”可能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也暗喻着历史的痕迹和传统的约束。“遗俗禁”表达了对过往文化的尊重与怀念,“庙许妒人还”则暗示了庙宇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寄托的场所,同时也可能蕴含着某种神秘或崇拜的情感。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展现了绵山独特的魅力。
尾联“立马看唐碣,神林不可攀”收束全诗,以“唐碣”这一历史遗迹作为焦点,强调了绵山不仅自然风光迷人,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神林不可攀”则可能是对某些神圣之地的敬畏,或是对探索未知的限制,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界限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绵山道中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幅既壮丽又富含哲思的画面,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沉淀。
衣屦犹同俗,妻儿亦宛然。
不餐能累月,无病已多年。
是药皆谙性,令人渐信仙。
杖头书数卷,荷入翠微烟。
白鹭洲边江路斜,轻鸥接翼满平沙。
吾徒来送远行客,停舟为尔长叹息。
酒旗鱼艇两无猜,月影芦花镇相得。
离筵一曲怨复清,满座销魂鸟不惊。
人生不及水禽乐,安用虚名上麟阁。
同心携手今如此,金鼎丹砂何寂寞。
天涯后会眇难期,从此又应添白髭。
愿君不忘分飞处,长保翩翩洁白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