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居所的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风定泉花当涧响”,描绘了风停后泉水轻轻拍打岩石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轻柔乐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次句“雨馀山色入楼多”,则展现了雨后山色渐浓,透过窗户映入眼帘的景象,表现了自然景色的丰富与层次感。
“老僧灭却心头火”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老僧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暗示了修行者通过内心的净化达到心灵的和谐状态。最后,“一榻松阴养太和”则点明了在松树的阴凉下,老僧通过冥想或休息,养成了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人物精神状态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蚕妇行
树头恰恰晴鸠喜,上巳人家扫蚕蚁。
纸窗茅屋春雨寒,买炭添炉中夜起。
平明采叶晞露痕,随刀翠缕如丝匀。
三眠欲食春已老,旋炊新麦祀蚕神。
咽明足紧解丝簇,犹向前溪问茅卜。
东邻西里想殷勤,借问今年几分熟。
缲车轧轧桑阴凉,主家人立鸿雁行。
丝成不得半缕著,一生麻纻随风霜。
食十月蕈
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
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
戢戢寸玉嫩,累累万钉繁。
中涵烟霞气,外绝沙土痕。
下箸极隽永,加餐亦平温。
伊昔贵公子,鲜肥厌羔豚。
争啖肉菌美,共品天花尊。
居然此珍产,以远莫见论。
生令五鼎味,但饱三家村。
伊余少所嗜,头白归故园。
日获甘脆享,人言老饕存。
栮脯固已陋,竹枯何足言。
从今大嚼处,不复思屠门。
陪诸公游惠山
兹山定中腴,秀色乃如许。
连峰积苍润,岚气亦如雨。
珍泉不浪出,世俗那得取。
群仙作佛供,洒此玉池股。
甘寒饮天下,瓶盎走膏乳。
儿嬉供茗事,云散入江渚。
当源起台殿,下瞰松柏古。
巍基首梁宋,爽气接吴楚。
我来值佳月,济胜得嵇吕。
聊分小苍壁,同振百年羽。
跻攀兴未极,落日在林莽。
却立望翠屏,中流驻鸣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