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陶侃》全文
- 翻译
- 苏峻叛乱如同狂暴的鲸鱼般令人忧虑,反而使得王室不得不加强荆州的防备。
曾经显赫的五陵松柏已无遗存,桓温的功业如今只剩捡拾竹简的虚名。
- 注释
- 苏峻:指苏峻,东晋时期叛军首领。
鲸奔:比喻叛乱者的凶猛。
王室:指东晋朝廷。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此处代指军事要地。
五陵松柏:象征皇室的威严和历史遗迹。
遗种:残留的树木。
桓温:东晋将领,曾有征伐北方的功绩。
拾竹头:比喻桓温的功业徒有虚名,如捡拾竹简上的字迹。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陶侃》。诗中通过描绘苏峻叛乱时的历史情境,表达了对陶侃智勇的赞扬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苏峻鲸奔正可忧",以苏峻叛乱比喻为凶猛的鲸鱼狂奔,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令人担忧。
"翻令王室备荆州",这里的“荆州”暗指陶侃在对抗苏峻时,被任命镇守荆州,显示了朝廷对他的倚重,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战略部署对于稳定局面的重要性。
"五陵松柏无遗种",用五陵松柏象征皇室的衰落和历史的沧桑,暗示了王室的没落,而陶侃的出现就像松柏一样,虽处逆境仍坚韧不拔。
"谩为桓温拾竹头",桓温是历史上的人物,这里借喻陶侃虽身处困境,却能像桓温捡起竹头(竹简)般,收集可用之才,积极应对危机,展现出他的智谋和领导才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既赞扬了陶侃的英勇与智谋,也寓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