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策士(cè shì)的意思:指具有智谋和策略的人,能够制定出明智的计策和策略,解决问题并达到目标。
徵兵(zhēng bīng)的意思:徵兵是指国家根据需要征召壮丁入伍服兵役的行为。
穿杨(chuān yáng)的意思:箭射中杨树,比喻射中目标或命中要害。
登台(dēng tái)的意思:指上台演出或发表演说。
多才(duō cái)的意思:指一个人具有多种才能和技能。
海烽(hǎi fēng)的意思:海上的烽火,比喻海上警报。
借箸(jiè zhù)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筷子,比喻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辽阳(liáo yáng)的意思:形容言语辞令犀利,能言善辩。
闽海(mǐn hǎi)的意思:指福建省的海域,也泛指福建地区。
颇牧(pō mù)的意思:指人有很高的才能,能够在某一领域内超群出众。
仗钺(zhàng yuè)的意思:指依仗权势,凭借武力或权威来压迫、欺凌他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选拔武官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军事氛围与政治考量。首联“闽海烽初净,辽阳檄转催”以“烽火”和“檄文”为意象,形象地展现了边疆局势的紧张与军事行动的紧迫性。接着,“徵兵烦十道,策士喜多才”则揭示了朝廷在大规模征兵的同时,也对智谋之士抱有极大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军事人才的需求。
“技已穿杨胜,筹因借箸来”两句,运用了“穿杨”和“借箸”这两个典故,前者比喻技艺高超,后者指借助谋士的智慧来制定策略。这两句既赞美了武将的卓越技能,又强调了智谋在军事决策中的重要性。
最后,“君王思颇牧,仗钺早登台”引用了古代名将李牧和赵奢的典故,表达了君主对优秀将领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走上高位,发挥关键作用。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明代选拔武官的严谨与重视,也体现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和对英雄人物的崇高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