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之,省寻觅。
《小师崇戒求赞》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小师崇戒求赞》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艺术与现实、自然与心灵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似即疏,比仍失。” 开篇以“似”字引出对事物表象与内在本质之间关系的探讨,指出事物的表面相似并不能完全代表其本质,需要深入理解才能把握其真谛。接着,“比仍失”进一步强调了比较在认识事物时的局限性,暗示了只有超越表面相似与比较,才能触及事物的核心。
“廓尔空,皎然日。” 这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空”与“日”作为精神境界的象征。“廓尔空”意味着广阔的虚空,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纯净;“皎然日”则比喻明亮的太阳,象征着真理的光明与照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与真理追求的向往。
“顾丹青,写容质。” “丹青”是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此处借指艺术创作。诗人在这里提到艺术作品(“丹青”)能够描绘出事物的外在形态(“容质”),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否传达出事物的内在精神与本质。
“谁使之,省寻觅。” 最后两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是谁赋予了艺术作品以生命?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作品本身蕴含的真理与情感?这引发了对艺术创作动机与目的的深思,同时也暗示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与探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艺术与现实、自然与心灵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真理、自由与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对艺术的赞颂,更是一次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