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别离之情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首句“平芜十里下苍茫”,以“平芜”点出广阔的草地,延伸至远方,“十里”则赋予了空间感,而“下苍茫”则在视觉上拉远了距离,营造出一种辽阔无垠的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广阔,也隐含着情感上的深远,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别离场景。
次句“枫树高凝万叶霜”,将视角转向枫树,枫叶在霜的凝结下呈现出一片金黄或火红,色彩斑斓,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的暗示。枫树的高耸与万叶的繁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喻了生命的丰富与复杂。
后两句“却望故园秋色里,不知天与大江长”,转而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站在别离的边缘,回望那片承载着记忆与情感的秋色,诗人不禁思考起时间和空间的无限。这里的“天与大江长”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比喻,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别离的哀愁与对自然美的赞叹,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赴调归忧时题壁
上林一株木,其大千百围。
栽培自上古,婆娑荫八维。
云何岁月老,颓衰复颓衰。
守者勿灌溉,伐者交剥椎。
木根既不固,枝叶何所依。
心骨又有蠹,皮肤何能为。
安得善场师,转回阳春熙。
变却久悴态,如彼正茂时。
坐令万虫蚁,稍托庇命丝。
嗟嗟难尔必,慨然动长悲。
送信甫之江东
僦屋吴城不厌贫,江东初奉荐书新。
壮年才略须名世,异国光阴肯滞人。
官舍草生三月晚,遗宫花落六朝春。
到时公事期程暇,应有新诗寄我频。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