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疮痍(chuāng yí)的意思:疮痍是指战乱或灾难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创伤和损失。
慈心(cí xīn)的意思:慈心指的是心地善良、怜悯他人的心。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分身(fēn shēn)的意思:分身指一个人同时出现在不同地方,具有多个身体。
苦海(kǔ hǎi)的意思:指人生处境困苦、痛苦的境地。
奇方(qí fāng)的意思:指奇特的方法或策略。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须是(xū shì)的意思:必须是,必须是如此
岩廊(yán láng)的意思:形容山洞或石室内部阴暗、狭窄。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有奇(yǒu jī)的意思:指有特殊的才能或能力,与众不同。
- 鉴赏
这首诗《赠黎普济》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慈心”、“奇方”、“苦海”、“分身”等词,展现了诗人对黎普济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首句“慈心到处有奇方”,以“慈心”开篇,点明了黎普济拥有慈悲为怀的心性,这种心性使他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或策略。“奇方”一词,既暗示了黎普济在面对困难时能运用出人意料的智慧和手段,也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
次句“苦海逢君便得航”,将黎普济比作引导人们脱离苦难的航向,形象地描绘了他在人们遭遇困境时给予希望与指引的角色。这里的“苦海”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而“君”则特指黎普济,表达了诗人对其在逆境中提供帮助的感激之情。
后两句“世上疮痍非一日,分身须是上岩廊”,进一步阐述了黎普济所面临的挑战之艰巨。他面对的是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世上疮痍非一日”),这些问题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解决。因此,诗人呼吁黎普济不仅要深入民间,更要登上政治舞台(“分身须是上岩廊”),利用其影响力推动社会变革,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这不仅体现了对黎普济个人能力的认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改革的深切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黎普济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对社会进步的热切期盼,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南禅
智光广大精进力,化作人间释梵宫。
我亦生涯无一钵,伴公他日听楼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