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巘葺幽居,一亭十笏馀。
花繁山似笑,叶嫩树犹虚。
咄哉此言失,无逸可忘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抗巘葺幽居”描绘了建造在高山之巅的静谧居所,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一亭十笏馀”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居所的规模,虽小却别有一番风味。
接着,“花繁山似笑,叶嫩树犹虚”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和树赋予了生命,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花朵繁盛,仿佛山也在微笑;嫩叶初生,树木似乎还在孕育着更多的生命力。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
后两句“安得捐千虑,于斯读古书”表达了诗人希望抛开一切烦恼,沉浸在阅读古籍的乐趣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智慧。这不仅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最后,“咄哉此言失,无逸可忘诸”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应忘记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追求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文化传承和个人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刻理解。
秀色芳容明眸,就中奇绝。
细看艳波欲溜,最可惜微重,红绡轻帖。
匀朱傅粉,几为严妆时涴睫。
因个甚、底死嗔人,半饷斜眄费贴燮。
斗帐里、浓欢意惬。带困眼、似开微合。
曾倚高楼望远,似指笑频瞤,知他谁说。
那日分飞,泪雨纵横光映颊。
揾香罗,恐揉损,与他衫袖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