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英宗皇帝挽辞三首·其三》
《英宗皇帝挽辞三首·其三》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蜃驾虽停洛,飙舆已溯天。

空藏轩剑舄,不敢霸山川。

挽揭秋声外,旌翻夕照前。

老臣非从死,何路答知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霸山(bà shān)的意思:指占据主导地位,无人能敌的强大力量或地位。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老臣(lǎo chén)的意思:指老年人或资历深厚的官员,也可指长期为国家效力的忠诚臣子。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夕照(xī zhào)的意思:太阳落山时的余晖,比喻事情即将结束或人生的晚年时光。

知怜(zhī lián)的意思:知道并同情别人的痛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英宗皇帝挽辞三首》中的第三首,以哀悼英宗皇帝逝世为主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蜃驾虽停洛,飙舆已溯天”,以“蜃驾”和“飙舆”分别象征英宗皇帝的驾崩,其中“蜃驾”指的是传说中的龙舟,而“飙舆”则比喻迅速升天的灵魂,形象地描绘了英宗皇帝驾崩的情景,同时暗示其灵魂已飞升至天界。

颔联“空藏轩剑舄,不敢霸山川”,通过“轩剑舄”的隐喻,表达了英宗皇帝生前的威严与权力,但如今这些都已化为虚无,不再拥有对山川的主宰权,暗含了对英宗皇帝权力消逝的感慨。

颈联“挽揭秋声外,旌翻夕照前”,描绘了哀悼场景的凄凉与肃穆。在秋风中,人们高举挽联,而在夕阳的余晖下,旗帜翻飞,这一景象既渲染了哀悼的氛围,也寄托了人们对英宗皇帝的怀念之情。

尾联“老臣非从死,何路答知怜”,表达了对英宗皇帝逝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英宗皇帝的深深敬意。作为老臣,面对君主的离世,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敬仰,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无限怀念与哀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英宗皇帝逝世情景的描绘,以及对英宗皇帝生前威严与权力消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君主逝世时的哀悼与尊重。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次分宜

分得宜春地,东偏一画屏。
洪阳仙洞古,龙姥故祠灵。
雨过溪痕长,春回草意青。
道傍聊下马,剔藓读碑铭。

(0)

张南溟山长相邀紫极宫西雪楼登高姚南桤言北

写韵亭高楼更高,百年登览著吾曹。
客和月日成三九,我与鲲鹏共一毫。
山吐南云飞砲石,江横西雪涌波涛。
黄花到眼应多感,不欠黄花插鬓毛。

(0)

曲游春·千树玲珑罩

千树玲珑罩,正蒲风微过,梅雨新霁。
客里幽窗,算无春可到,和愁都闭。
万种人生计。
应不似、午天闲睡。
起来踏碎松阴,萧萧欲动疑水。
借问归舟归未。
望柳色烟光,何处明媚。
抖擞人间,除离情别恨,乾坤馀几。
一笑晴凫起。
酒醒後、阑干独倚。
时见双燕飞来,斜阳满地。

(0)

水调歌头·候应黄锺动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0)

长相思·雾隔平林

雾隔平林,风欺败褐,十分秋满黄华。
荒庭人静,声惨寒蛩,惊回羁思如麻。
庾信多愁,有中宵清梦,迢递还家。
楚水绕天涯。
黯销魂、几度栖鸦。
对绿橘黄橙,故园在念,怅望归路犹赊。
此情吟不尽,被西风、吹入胡笳。
目极黄云,飞渡处、临流自嗟。
又斜阳,征鸿影断,夜来空信灯花。

(0)

谒金门·花雾暖

花雾暖。
红逗海棠开半。
毡坐谈经春四换。
今朝官正满。
好上鳌坡虎观。
好近御屏香案。
休笑吾侬行色缓。
待君来作伴。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