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
《观迎神小儿社》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观 迎 神 小 儿 社 宋 /杨 万 里 花 帽 铢 来 重 ,绡 裳 水 样 秋 。强 行 终 较 嬾 ,妍 唱 却 成 羞 。鹦 鹉 栖 葱 指 ,芙 蕖 载 锦 舟 。休 看 小 儿 社 ,只 益 老 人 愁 。
- 翻译
- 花帽上的装饰物如铢般繁重,轻纱衣裳如同秋天的流水般清凉。
尽管勉强行事,终究还是不如偷懒,美丽的歌声反而让人感到羞涩。
鹦鹉停歇在翠绿的指尖,荷花承载在锦缎般的舟上。
不必再看那些小孩们的热闹,这只会让老人更加忧愁。
- 注释
- 花帽:带有装饰的帽子。
铢: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极轻。
绡裳:轻薄透明的丝绸衣服。
强行:勉强做。
懒:懒惰,不愿意做。
妍唱:优美的歌声。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语的鸟。
葱指:翠绿色的手指,形容葱郁的环境。
芙蕖:荷花的别称。
锦舟:装饰华丽的小船。
小儿社:儿童的节日或聚会。
老人愁:老年人因看到儿童欢愉而引发的愁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郊野图景,通过对孩子们玩耍场面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
“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一开篇,诗人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孩子们戴着精致花帽,穿着轻柔如同秋水般质地的衣裳,他们或许是在迎神赛社(一种民间信仰活动)的场合中。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眼,也传达了一种生活的生动感。
“强行终较懒,妍唱却成羞。”这里透露出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的自然情态,他们可能因为疲惫而显得有些懒散,但当他们开始歌唱时,又不免流露出几分羞涩。这些情感的微妙变化,被诗人捕捉得十分到位。
“鹦鹉栖葱指,芙蕖载锦舟。”接下来的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手法描绘孩子们嬉戏的情景。鹦鹉(一种色彩斑斓的小鸟)在葱绿的手指间栖息,芙蕖(荷花)之上竟载着锦舟,形象生动,寓意深长。
“休看小儿社,只益老人愁。”诗的最后两句,却带来了情感上的转折。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不要去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欢乐场面,因为这种景象反而会增加老年人的忧愁。这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捕捉,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美好与无常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