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二首·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暑(bì shǔ)的意思:避暑指的是为了避免炎热天气而采取措施,通常指到凉爽的地方度过夏天。
长林(cháng lín)的意思:茂密的森林或丛林
寒蝉(hán chán)的意思:指在寒冷的冬天鸣叫的蝉,比喻在逆境中仍然坚持奋斗的精神。
角冠(jiǎo guān)的意思:指人的头顶上有一种特殊的冠饰,象征地位高贵或有特殊身份。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筒簟(tǒng diàn)的意思:筒簟是指用竹筒做成的席子,比喻言辞狂放不拘,不拘于形式的文风或言辞。
有声(yǒu shēng)的意思:有声指的是有声音,有声有色形容声音宏亮、响亮、生动。
- 翻译
- 斑驳的竹席透着凉意,稀疏的头发梳成角冠显得清新。
在茂密的树林中避暑,忽然又听见了寒蝉的鸣叫。
- 注释
- 斑多筒簟:斑驳的竹席。
冷:凉意。
发少:稀疏的头发。
角冠:梳成角状的头饰。
清:清新。
避暑:避暑乘凉。
长林下:在茂密的树林中。
寒蝉:秋天的蝉。
又有声:忽然又发出声音。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避暑的恬静生活。"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写出了诗人在避暑处所佩戴的简约装饰,"斑多"暗示夏日炎热,而"筒簟冷"则透露出一种清凉之感,"发少角冠清"则是对其头饰的描述,展现出一副清淡脱俗的生活态度。
"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则描写了诗人选择在树林中避暑,这里的"长林"不仅仅提供了一片阴凉,还伴随着自然界的声音,如"寒蝉"的鸣叫,为静谧的避暑生活增添了一抹生机。整首诗通过对冷、清、寒等字眼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于简约自然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