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在床头注未成,晦庵往矣与谁评。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李 季 子 丈 宋 /方 岳 易 在 床 头 注 未 成 ,晦 庵 往 矣 与 谁 评 。深 衣 静 对 山 逾 好 ,语 录 重 抄 眼 尚 明 。春 晚 有 诗 供 杖 屦 ,日 长 无 事 乐 锄 耕 。家 风 终 与 常 人 别 ,只 听 芭 蕉 滴 雨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人(cháng rén)的意思:指普通人,平凡的人。
床头(chuáng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起点或开端。
春晚(chūn wǎn)的意思:春晚是指中国新年期间在晚上举行的盛大演出。春晚是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庆祝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家风(jiā fēng)的意思:
◎ 家风 jiāfēng
[family style;family tradition]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深衣(shēn yī)的意思:指长袍或衣裳,也可指衣袍的颜色深。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语录(yǔ lù)的意思:记录和传承言论、格言或名言的文字或语句。
杖屦(zhàng jù)的意思:指代老年人的步履缓慢,需要拄着拐杖行走。
- 注释
- 易:容易。
床头:卧室。
注未成:批注未完成。
晦庵: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号。
往矣:去世了。
评:评论,品评。
深衣:古代儒生的服装。
山逾好:山景更加优美。
语录:朱熹的著作或教诲。
眼尚明:视力尚好。
春晚:春末。
杖屦:拄杖散步。
乐锄耕:以农耕为乐。
家风:家族风尚。
常人:普通人。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雨打芭蕉常见于诗词中。
滴雨声:雨点敲打芭蕉的声音。
- 翻译
- 夜晚在床上批注还未完成,晦庵先生已经离去,还有谁能一同品评。
身着深衣静静面对山水,愈发显得心境美好,反复研读经书眼神依然清晰。
春末时节有诗作陪伴散步和劳作,白天漫长无事时享受锄地的乐趣。
我家的风气终究与众不同,只剩下雨打芭蕉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名为《过李季子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易在床头注未成,晦庵往矣与谁评。" 这两句描写诗人在清晨即起,开始阅读书籍,但随着时间流逝,夜幕降临,仿佛在询问自己是否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学业追求。
"深衣静对山逾好,语录重抄眼尚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书籍知识的渴望。深衣可能指的是夜色渐浓或是简单的衣着,而“静对山”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大自然的向往。
"春晚有诗供杖屦,日长无事乐锄耕。" 这两句描写了春天夜晚时分,诗人创作诗歌以自娱,同时也表达出在悠长的夏日里,无所事事地享受农耕生活的乐趣。
"家风终与常人别,只听芭蕉滴雨声。" 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家族传统和个人理念的坚持,以及对独特生活体验的珍视。在细雨中聆听芭蕉叶间滴水之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感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众不同的高洁。
整首诗通过平实淡雅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在山林间追求学问、享受独特生活体验的隐逸形象,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周克道吕汝德入九华兼寄先在山诸君
祝尹开山主,江施擅樾成。
李子尚清修,亦来同经营。
尹生周藩史,长住心期亭。
周吕同声应,翕然迅遐征。
四野云龙集,五星奎壁明。
九华九仙人,举手来相迎。
八君称八逸,归心共惟精。
为山不厌高,山高必有灵。
为水不厌深,水深蛟龙生。
神物贵变化,九仞安可停。
送李逊斋冢宰赴召之京
维皇立民极,冢宰为天官。
何名为天官,心亦如天然。
好恶一不作,天鉴何昭全。
君子抱明德,心学自家传。
我素慕其人,神交倾盖前。
一朝简帝心,四海望平平。
山公日有启,野人献无芹。
迹以参商隔,浩浩心同天。
送黄小江佥宪进表毕还广州四首·其四
送子出崇文,崇文日照人。
朔风卷长陌,登高临水滨。
河梁一抗手,孤影随形分。
形分瞩望眼,望绝继以音。
所愿崇明德,酬此百年身。
易简理斯得,超诣在忘言。
溟鹏具大翼,九万待风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