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下(bái xià)的意思:白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白”表示无意义或没有结果,而“下”表示失败或失去。因此,白下的基本含义是指努力付出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或收获。
梵行(fàn xíng)的意思:指修行佛法、尽心尽力地做好事。
芙蕖(fú qú)的意思:指荷花。比喻美丽的女子。
骨惊(gǔ jīng)的意思:形容非常害怕,惊恐万分。
火红(huǒ hóng)的意思:形容颜色非常鲜艳、明亮,也表示热情高涨、热烈激动。
谩书(màn shū)的意思:指以虚伪或夸大的言辞来掩盖真相,欺骗他人的行为。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入梦(rù mè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深深地留在梦中,使人难以忘怀。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书空(shū kōng)的意思:形容书籍极少或没有。
下门(xià mén)的意思:指离开、出门、外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焦山僧侣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向往。首句“白下门连寺,清游入梦中”以白下门与寺庙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清幽的游览已融入梦境之中,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接着,“骨惊谁齧指,世事谩书空”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这里的“骨惊”可能象征着对现实世界的恐惧或不安,“齧指”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惊惧。而“世事谩书空”则直接点明了对世间琐事的无意义感,暗示诗人希望摆脱这些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梵行芙蕖净,天寒昼火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生活的纯净与美好。这里将“芙蕖”(荷花)比作僧侣的“梵行”,象征着纯洁与清净;“天寒昼火红”则可能是对僧侣在寒冷的白天里点燃灯火,为修行提供光明的场景的描述,既体现了僧侣生活的简朴与专注,也寓意着内心的温暖与光明。
最后,“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两句,以清晨的窗户打破梦境,以及躺在床上倾听鸟鸣与风声,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开始面对现实世界,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与诗意,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切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焦山僧侣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纯净、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深深眷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十一首·其十一
晚香生树,是何人,幻出吾家诗意?
不着昏黄微月影,一片清光如水。
句里偷春,闲中酿恨,斑管将拈未?
隐囊斜傍,渺然思落天际。
回首十载晴窗,琼函对把,触处吟情起。
吟到刚成还搁笔,醉向栏干同倚。
付雪空惭,拿云有愿,寂寂悲身世。
休嘲饭颗,本来标格如此。
念奴娇十一首·其五
朝朝寒雨,问小春冷艳,怎禁摧折。
屈指酒人惊散尽,休把旧游重说。
杳杳霜鸿,萧萧风竹,炉火明还灭。
更阑烛影,心情真是凄绝。
谁念岁晚穷居,纸窗深处,冷淡餐冰雪。
过眼流光都似此,愁看镜中华发。
摒挡吟笺,消除闲梦,铁籧应吹裂。
当年骑省,赋成多少呜咽。
丁巳除夕
易却桃符拂却尘,穷愁残病总更新。
三彭漫守庚申夜,万事重迎戊午春。
狼籍杯盘聊复醉,尽情灯火笑相亲。
孙曾次第前称寿,惭愧承平白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