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公实·其四》
《哭公实·其四》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一虚郎署问,竟负帝乡期。

此日名堪定,千秋可知

赋宁为异物,人已不同时。

白君应妒,还丹我自疑。

橐装高卧尽,椎结旧游悲。

坐识藏舟理,行令荷锸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君(bái jūn)的意思:指无端受到冤屈或冤枉。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藏舟(cáng zhōu)的意思:隐藏自己的才能或意图。

垂白(chuí bái)的意思:指年老体衰,白发苍苍。

帝乡(dì xiāng)的意思:指帝王的故乡,也可指非常美好的地方。

橐装(tuó zhuāng)的意思:指携带行李或物品,形容负重行走的样子。

高卧(gāo wò)的意思:高高地躺着睡觉,形容安逸、舒适。

还丹(huán dān)的意思:指炼制丹药的一种方法,也用来形容病情好转或人体恢复健康。

旧游(jiù yóu)的意思:指旧时的朋友或旧日的游伴。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郎署(láng shǔ)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官署。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秋事(qiū shì)的意思:指夫妻之间的私情、婚外情。

识藏(shí cáng)的意思:识别出真假,辨别出贵贱。

同时(tóng shí)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件、行动或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发生或存在。

我自(wǒ zì)的意思:指自己主动做某事,不依赖他人或外界条件。

行令(xíng lìng)的意思:指君主或上级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异物(yì wù)的意思: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事物或物体。

已不(yǐ bù)的意思:已经不再,已经不是

椎结(zhuī jié)的意思:椎结是指木料中纹理相互交错,形成坚固的结构。比喻事物结构紧密,不易分解或解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哭公实(其四)》。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一虚郎署问,竟负帝乡期”,以“一虚”开篇,暗示逝者生前的虚幻与短暂,与“帝乡期”形成对比,表达了对逝者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和惋惜。

颔联“此日名堪定,千秋事可知”,点明了逝者在生前的名声与成就,以及对其身后之事的预见,体现了对逝者生平的肯定与对历史评价的思考。

颈联“赋宁为异物,人已不同时”,通过“赋”与“异物”的对比,表达了对逝者才华与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尾联“橐装高卧尽,椎结旧游悲”,“橐装”指行囊,“高卧”则暗含隐居之意,表现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状态;“椎结”可能是指墓碑,表达对逝者墓地的哀思。整句表达了对逝者生活与归宿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友情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成就、命运及与之相关的人事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生命、时间、历史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其四

攀枝投石笑群儿,活剥生吞不待时。

时过更愁零落尽,中间消息几人知。

(0)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其三

赪霞红雨暗西江,饱食归来卧北窗。

午过空林喧鸟雀,馀香散入碧油幢。

(0)

丹霞十二绝·其九梦觉关

月窗半榻枕松筠,石上花开几度春。

山色不殊春梦觉,觉时依旧梦时人。

(0)

赠岑金纪·其八

退步知君已得仙,竿头须信有真禅。

东林久作居亭主,怅望伊人六十年。

(0)

送侍儿出关·其三

吹毛费尽老婆心,笑杀巢居古道林。

佛法我无相为处,凭他到处觅知音。

(0)

答梁南樵过寺见赠韵二首·其一

一帆春雨一篙烟,门外何人泊画船。

得句吟来欢喜地,随风飞上净居天。

颠张狂李非关酒,瘦贾寒郊总是禅。

江北江南无可问,待君携手问南泉。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