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鸠依叶语,麦雉引雏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返照(fǎn zhào)的意思:指月亮反射在水中的景象,比喻事物的形象或声誉在别人那里反射回来。
枯槎(kū chá)的意思:指被水浸泡过久的木头,因干燥而变得枯朽脆弱。比喻人体衰老或事物衰败。
桑鸠(sāng jiū)的意思:指禽鸟停在桑树上,表示停留在某个地方,不肯离去。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照明(zhào míng)的意思:指照亮、照明,也可用来比喻启迪、指引。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清泉至卫源途中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首句“不是沧浪水,临流试濯缨”,诗人并未置身于著名的沧浪之水旁,却在临近水流处洗濯帽缨,以示对自然之美的亲近与欣赏。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接着,“桑鸠依叶语,麦雉引雏行”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桑鸠在树叶间低语,麦雉带着幼雏四处觅食,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共处的画面跃然纸上。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汎渚枯槎出,杨帆返照明”则展现了舟行水上的情景。枯木在水中浮出,杨帆在夕阳下反射出光芒,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渡头箫鼓近,稚子亦相迎”描绘了接近渡口时的热闹场景。远处传来箫鼓之声,孩子们欢笑着前来迎接,增添了旅途的温馨与欢乐气氛。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生活之趣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岩窝
岩有松,凄以风。幽人是傲,以寄遐踪。
岩有石,可屏可席。幽人是适,于乐以无斁。
岩之上,停云漾漾。望望停云,我思无量。
岩之下,匪沮匪洳。潜有蛰龙,何年兴雨。
岩之左,柴门深琐。幽径可寻芳,君子时适我。
岩之右,芸窗竹牖。贮有旨酒,君子来游,乐饮且又。
岩之窝,可啸以歌。君子来过,载啸载歌。
上经之以双轮之乌兔,下纬之以万古之山河。
春花秋月,秋桂春萝。无隐乎尔,妙悟良多。
山鸟窥人,天风送和。
于嗟乎,斯其为岩之窝,为安乐之窝。
吾将与子归处兮,永矢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