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亭中留不去,武夷山下野猿哀。
- 注释
- 白云:象征着超脱或自由。
天台: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金华:地名,这里指代道路。
栖凤亭:可能是一个亭子的名字,暗示有凤凰栖息。
武夷山:位于福建,以茶文化闻名。
野猿哀:描绘出一种荒凉、哀伤的氛围。
- 翻译
- 白云伴随我前往天台山,又顺路返回金华之路。
在栖凤亭中我停留不走,武夷山下传来野猿的哀鸣。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曲肱诗》之第十三首。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流露如下:
白云随我见天台,诗人以自在的情怀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白云”象征着自由和纯净,而“天台”则代表了一种精神寄托的地方。
又趁金华路上回。这一句流露出诗人游历后返回时的心境。“金华”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美丽景色,或者是对旅途中所见之美的概括。这里的“回”字带有一种淡淡的离愁。
栖凤亭中留不去,诗人在“栖凤亭”中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这表明了他对于这片风景的喜爱和向往。“栖凤”意为凤凰栖息之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吉祥象征,常用来形容美丽高雅的地方。
武夷山下野猿哀。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武夷山下的“野猿哀”给人以深切的感受。这里的“野猿哀”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生物鸣叫的细腻描写,也象征着一种孤寂和忧郁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白云、金华路、栖凤亭和武夷山下野猿哀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赤石山人还山·其二
君意乃浩然,临风一长啸。
集菀与集枯,性情岂殊好。
世人贵苟得,搴裳见嘲诮。
颇觉村野便,欣然侣渔钓。
内顾疏顽姿,未具肉食貌。
安命圣所先,亦匪慕高蹈。
白云深远林,青山满归棹。
入门对尊酒,弟兄自酬导。
努力成荣名,柴桑有同调。
送赤石山人还山·其一
张子独行儒,亮节遭世弃。
平生少壮怀,蹉跎鬓发悴。
黄鹄摩苍天,千里一鼓翅。
高鸿飞冥冥,不羡随阳计。
云胡附鸡鹜,局蹐泥滓内。
去去南山南,松涛写苍翠。
携家就樵牧,妻子相妩媚。
长歌紫芝曲,永负青云器。
挥手谢朋侪,君平亦弃世。
次儿栋代运北征·其三
一龄父见背,无知人所怜。
如何白头子,有母抱终天。
六旬顾复恩,尽付东流川。
堂虚不敢登,衣敝不敢牵。
苟知母已死,思归亦徒然。
哀哉欲重见,非梦即黄泉。
养儿空令老,何如早弃捐。
栋也代父行,匹马走燕然。
忘躯冒矢石,一往更无前。
惭愧我为子,反不如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