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皆岁德,身在总君恩。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暾(cháo tūn)的意思: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年芳(nián fāng)的意思: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生望(shēng wàng)的意思:指生活的希望和期望。
孰与(shú yǔ)的意思:指两者之间的优劣或胜负关系。
岁德(suì dé)的意思:岁数增长,德行也增长。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品德也应该更加完善。
徒生(tú shēng)的意思:徒劳地生活或努力,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遮莫(zhē mò)的意思:遮莫是指遮掩、掩盖。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除日立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岁月赋予的希望和恩赐的感激。
首句“年芳推旧色,物象予朝暾”,以“年芳”比喻春意,用“旧色”暗示时间的流逝,通过“物象”和“朝暾”(早晨的太阳)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隐含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新生活的期待。
接着,“春及徒生望,地偏孰与言”,表达了在偏远之地,人们对于春天到来的渴望之情。这里的“徒生望”既有对春天的期盼,也有对生活希望的寄托。“地偏孰与言”则流露出在偏远之地,或许无人能理解或分享这种情感的孤独感。
“时来皆岁德,身在总君恩”,这两句承上启下,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皇权的颂扬。它表明了无论何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身处其中的人们,都应感恩于时代的恩赐和君主的庇护。
最后,“遮莫千山里,亦云我位存”,表达了即使身处遥远的山岭之中,也不妨碍内心的坚定与自我存在的信念。这句话既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肯定,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赞美——无论环境如何,内心的力量和存在感都是不可动摇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东阿道中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
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
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
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
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残月一鞭乡梦断,暮云千里音书歇。
想故园、莫道不曾愁,愁今绝。
一剪梅.姚太仆世所重九日枉驾小园,偶谈弇州先生小词,即依体口占一首见赠,因效颦寸首奉荅·其一
传闻海上有仙山。道是蓬山。难到蓬山。
未如小圃一拳山。水也环山。树也环山。
君来访我到家山。携手登山。节届登山。
西风吹落小方山。便是龙山。何必龙山。
- 诗词赏析